圖為航拍視角下的薛家洼生態園,翠意盎然,游客絡繹不絕。邢彭攝
“每天我都會和老伴來江邊散散步??粗絹碓酵噶?,空氣越來越清新,我們的心情也變得越來越好了?!闭谏⒉降陌不帐●R鞍山市民張大爺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站在長江馬鞍山段遠眺,只見水光瀲滟、翠意盎然,江邊游客絡繹不絕,江豚戲水的場景時隱時現。
但在此之前,馬鞍山這座“因鋼而興”的城市,因原有的粗放式發展模式使當地居民“濱江不見江,臨水不親水”,環境問題頻頻被曝光通報。為保護好長三角的“白菜心”,實現高質量發展,馬鞍山市拉開了長江東岸綜合整治的大幕。
35處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推進工業、生活污水減排
馬鞍山城區共有94條水系,其中通江河流4條、黑臭水體35處。能否讓一江清水向東流,關鍵看入江河流清幾許。
走在慈湖新區的昭明溝岸邊,可以看到兩岸綠草茵茵、溝渠清澈見底。昭明溝匯入長江慈湖河支流,其匯水區內共有工業企業40余家。3年前,工業園區內雨污混接、錯接等問題造成水體黑臭問題嚴重。
為了讓“水清流暢岸綠景美”,馬鞍山啟動昭明溝水系整治工程?!拔覀兺ㄟ^串聯源頭、中端和末端,進行管網檢測修復、雨污分流、截污納管、生態補水等,讓昔日的‘臭水塘’變成‘景觀河’。我們還引入‘環保管家’,對企業排污口、排水口進行在線監測,建立‘一河一檔’,每天對河道進行巡護。”昭明溝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昭明溝水質持續穩定在地表水V類標準。
據記者了解,截至2020年底,馬鞍山35處黑臭水體已全部消除黑臭,沿河打造濱河景觀帶,同時完善了雨污管網,為長江注入“綠色血液”保駕護航。
消除黑臭水體,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只是“治水清污”的第一步,能否處理好“今天”產生的污水廢水,做到廢水零排放才是“長治久清”、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從馬鞍山長江東岸向東一公里多的地方,馬鋼股份的六汾河廢水深度處理工程項目正在做最后的設備調試。
據馬鋼股份相關負責人曹超介紹,馬鋼股份雖然在2008年建設了一座日處理能力為10萬噸的六汾河污水處理站,但每天仍有約3.6萬噸廢水溢過閘板直排長江。為保障六汾河閘板零溢流,馬鋼股份開展節水減排攻關,控減廢水排放,提升了六汾河廢水處理站處理能力。為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其建設了六汾河廢水處理站深度處理工程,同時實施廠區雨污分流工程,對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進行收集和深度處理,實現全部回用,進一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不論是黑臭水體的治理還是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再利用,明確治理措施,扎實推進整治是馬鞍山“治水清污”的一大法寶。馬鞍山根據每處水體的實際情況制定“一河一策”,并組織市內外水環境治理專家進行評審,最大限度做到治理措施科學合理。
薛家洼取締散亂污,推進搬遷整治,打造生態岸線
走進薛家洼生態園區,映入記者眼簾的是碧水蕩漾、綠樹成蔭的場景。
薛家洼地處長江東岸,位于馬鋼股份廠區和馬鞍山兩個中心城區(雨山區和花山區)交匯處,占地986畝,是散亂污企業、非法碼頭、固廢堆場、畜禽養殖場聚集地。江灣里停靠作業漁船、住家船223條,居住著96戶棚戶區居民,且沒有任何市政污水處理設施。污水直排長江,直接影響長江水質,致使區域內各種生態環境問題疊加。此外,長江東岸擁有岸線23公里,整治任務重、建設單位多、管理部門多、條塊分割多、行業要求多,情況復雜,治理難度大。
馬鞍山市生態環境局雨山區分局局長王繼軍告訴記者:“面對難點、堵點,馬鞍山雨山區、花山區不等不靠,多次召集市屬有關部門、相關企業單位進行調查研究、分析會商,明晰責任,加強協同聯動,確保綜合整治工作有序進行?!?/p>
據悉,經過4個月的晝夜奮戰,薛家洼區域取締散亂污企業7家、非法碼頭3家,拆解漁民生產生活用船223條,關閉畜禽養殖場兩個,清理固廢6萬余噸,對96戶棚戶區居民進行了整體搬遷,完成復綠15萬平方米,建設生態防護林700畝。此外,修復建設了2000畝的濱江生態濕地公園、400畝的小九華山片區游園和7公里長的陳家圩段生態岸線。
轉變原有的“鋼鐵立市”理念,馬鞍山致力打造“生態福地”。薛家洼區域的治理只是這條綠色生態線上的重要一步。為統籌整體布局,馬鞍山委托南京林業大學結合長江東岸實際,堅持系統治理、連片治理、綜合治理的理念,將原來臟亂差的生產岸線打造成以公園綠地為主的生活岸線、生態岸線和景觀岸線,真正解決了“濱江不見江,臨水不親水”的問題,使生態文明的底色越來越靚麗,“生態福地”的畫像越來越清晰。
增加產業“綠值”,以高質量發展為企業“解困”
長江的生態環境之“病”,本質上是發展方式之“病”、發展理念之“病”。解決生態環境問題,要兼顧企業發展。治本之策在于增加產業“綠值”,走綠色發展之路。馬鞍山在開展環境治理的同時,通過環境治理倒逼產業轉型、助推產業升級,走出了一條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之路。
馬鋼股份的“透明工廠”就是綠色轉型的實例。
來到“透明工廠”的主控屏幕前,記者耳目一新。所謂“透明”,即廠區總覽、各產線及其工藝流程、智能倉儲的實時倉位狀態、配料過程、恒溫恒濕庫等相關信息,都能在一個屏幕上實現可視且可控。
據了解,這家“透明工廠”的前身是馬鋼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距離長江僅兩公里,是典型的高污染企業。加上附近是新建的居民區,這家公司經常因生態環保問題被居民投訴,面臨關停的窘境。
瑞泰馬鋼工作人員陳海霞告訴記者:“2017年,我們攜手瑞泰科技,成立了瑞泰馬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淘汰了陳舊落后的生產線和設備,投資兩億多元,搬進雨山經開區智能裝備產業園,在建新廠時瞄準國際先進水平?!?/p>
如今的瑞泰馬鋼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各類排放指標均優于國家和行業標準,實現了制造智能化、生產綠色化、產品高端化的華麗變身,成為行業的新標桿。
在馬鞍山,通過轉變發展理念實現產業轉型的例子還有很多。安徽盤景水泥有限公司投入1700萬元進行超低排放改造,打造“花園工廠”;光大馬鞍山能源引進“一進四出”技術,日處理各類生活垃圾1000余噸;經開區、慈湖高新區聘請專家團隊進駐,開展“環保管家”試點……
相關資料顯示,馬鞍山作為長江經濟帶上的一環,近年來經濟發展穩中有升。2020年前三季度其生產總值逾1563.5億元,同比增長2.6%,高于全國增速1.9個百分點,為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馬鞍山長江東岸綜合整治的故事,是長江大保護的縮影。馬鞍山生態環境的改變,實現了從傳統資源型城市向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態文明之城的轉變。而這條美麗的生態岸線作為老工業城市的新岸線,將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