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抖音,搞直播,也許咱們很難把這些新新人類的玩法同一個剛脫貧的農村小老頭結合起來,但是長豐縣造甲鄉的崔興文就是這么“潮”。
崔興文今年53歲,曾經也是個“苦命人”。打小就患有小兒麻痹癥,后來妻子又得了精神疾病,看病欠下了不少錢。家里最窮的時候,一家人住在牛棚里,和牛睡隔壁,過年也沒肉吃,只能喝點水豆腐。多少次,崔興文躲在被窩里流眼淚。
2014年,崔興文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專業戶,在當地政府的政策、資金、技術幫扶下,他開始承包水田,為了掌握一門技能,他還外出學習了稻蝦養殖。憑著7畝水田,第一年干下來,他就還掉了幾萬元的外債。到了2016年,他又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如今的崔興文,已經承包了100多畝水田,是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養殖大戶。他種的絲苗米,雖然產量不高,但是品質很好,一斤能賣10元錢,就這樣還時常供不應求。
自己富了,也得想想為鄉親們做點什么,崔興文于是辦起了合作社,用人都是從當地貧困戶那里招聘,帶動大家一起致富。另外他還經常受邀到周邊傳授稻蝦養殖技術,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這門技能,他還玩起了抖音,開通了直播,經常在線指導稻蝦養殖。
今年10月,崔興文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到了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窮的時候,他怎么也不會想到會有這么一天。如今的崔興文,總是笑呵呵,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這是戰勝貧窮后的欣喜,他的幸福生活,便是對扶貧政策最好的回饋。
“只要你努力了,只要你奮斗了,貧困其實并不可怕。”崔興文篤定地說。(記者:張弓 鄭強強 嚴鵬 實習生 張星航)
[編輯:
邵國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