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農民,能當選全國勞模,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榮耀!我會繼續扎根農田,帶動周圍農戶,一起為地方經濟發展作貢獻!”12月18日,當記者見到唐贏時,這位勤勞的莊稼漢正駕著船,帶領村民們打撈芡實。
“今年已經撈上來10多萬斤了,我們正在進行最后的搶收。”穿著防水服的唐贏告訴記者,“這種個頭大的芡實,市場非常認可。”
唐贏是池州市貴池區墩上街道山湖村人,和村里很多村民一樣,他初中剛畢業就選擇了外出打工。回鄉時,唐贏看到家鄉的土地大量拋荒,他覺察到這片廣袤的土地是有發展空間的,毅然返鄉承包了120畝水田,開啟了農田里的創業之路。
在叔叔的支持下,唐贏種起了水稻。沒想到,因為缺少種植技術,又遭遇水災,當年的水稻收成不盡如人意。
困難并沒有擊倒他。唐贏向有經驗的老農民多番請教,并在農技人員的幫助下,很快學會了節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農業技術。第二年,他從選種到耕作,每個環節都兢兢業業,終于喜獲豐收。
嘗到甜頭后,唐贏的干勁更足了。他將目光瞄準到訂單農業上,大膽選用產量不高但品質優良的水稻品種,并與糧食加工企業簽訂訂單。當年,他將水稻賣出高價,成為墩上街道第一批簽訂優質米訂單生產的大戶。
“唐贏這小伙子啊,肯鉆研、腦筋活,是個有想法的人。”村書記胡勝華告訴記者,聽說哪里的農業生產發達,唐贏就去哪里“取經”。在一次天長市農業交流會上,唐贏受到啟發:村里鄰近長江,水面資源豐富,適合種植芡實。
唐贏開始購置設備,承包千畝圩田,開啟芡實種植新項目。他將種植和收購結合起來,不僅帶動村民一起種芡實,還實行訂單收購,解決村民種植芡實的銷售之憂。
2014年,唐贏注冊了贏亮種植專業合作社,形成從種植到銷售的全產業鏈。在唐贏的成功示范下,村民唐善金、王強龍等也成為芡實種植大戶。
事業有成,唐贏沒有忘記鄉鄰。他每年提供多個務工崗位,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70多歲的茅坦村村民杜榮宇經常到合作社務工。“農忙季節,一天能有200元收入,我很滿意。”老杜說。
從個體種植到成立專業合作社,唐贏走出了特色農業綜合發展的道路。他先后被評為“池州市農民創業帶頭人”“池州市糧食生產大戶”“安徽省種糧大戶”和“全國種糧大戶”,今年又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本報記者 徐建 本報見習記者 阮孟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