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宿松縣高嶺鄉汪沖村軍威制衣廠十分繁忙,工人們正加班加點完成一批外貿訂單。
“我們為美國一個單衣品牌代工,今年到目前為止已出口服裝80萬件。”企業負責人汪曉軍告訴記者,之前他在寧波經營一家制衣廠,生意不錯。2015年,汪曉軍返鄉創業,開辦軍威制衣廠。2017年,他響應號召,將廠里適合手工操作的項目引入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者就近就業。“我們當地原本就有生產服裝的傳統,將扶貧車間開到村子里,一方面解決了招工難的問題,一方面也帶動鄉親們就業增收。”汪曉軍表示,他的工廠主要以服裝加工出口為主,今年產值已達1100萬元。目前,扶貧車間共吸納了160名勞動者就業,其中在車間就業的貧困勞動者25人,居家就業110余人。貧困勞動者除在廠內生產外還可利用空閑時間在家加工,每人每月可獲得勞務報酬4000元以上,最高月份可達8000余元。
“在軍威制衣廠上班離家很近,有收入還能照顧家里孩子上學。”高嶺鄉社壇村49歲的唐玉榮告訴記者,3年前她愛人因病去世,她一人得養兩個孩子。“愛人治病欠了不少錢,孩子又要上學,生活比較困難,多虧了扶貧車間給我提供了就業機會。”唐玉榮說。
在高嶺鄉,越來越多的“扶貧車間”開進了村里。宿松縣祥豐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就是該鄉的另一處扶貧車間。目前,該扶貧車間可提供100多個就業崗位。為方便當地就業者,該廠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靈活的管理方式,多勞多得,工資按月發放,確保每人每月可獲得勞動收入3500元以上。目前扶貧車間就業人數87人,其中貧困勞動者22人。“為鼓勵企業開辦扶貧車間,我們除安排鄉里干部對企業定點幫扶外,還對扶貧車間和貧困勞動者分別給予每人每月300元補貼。”高嶺鄉黨委書記夏仕能介紹。
此外,高嶺鄉還根據當地資源稟賦,成立小飛生態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為當地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和土雞代養服務,帶動貧困戶75戶,戶均增收近2000元。“我們常年收購當地貧困戶種植的玉米、蔬菜等作為飼料,并帶動當地村民一同開展土雞養殖,提供雞苗、技術、銷售等全方位服務,可以說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扶貧車間’。”合作社負責人楊賢飛說。合作社于2019年成功注冊“皖飛航”品牌,并且取得國家綠色無公害認證,同時注冊成立了網店,代銷當地特色農產品。“我們的產品口碑好,通過微信朋友圈上個月就產生了8.6萬元的營業額。”楊賢飛掏出手機向記者介紹。下一步,小飛生態專業合作社將按照“農產品+旅游+電商”的模式,通過農產品溯源激發消費者的旅游興趣,帶動鄉村田園生態游,用吃住行樂旅游一體化服務帶動當地農產品的線上和線下銷售。
(本網記者 汪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