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馬鞍山市當涂縣護河鎮,陳福滿和李來寶是村里的鄰居。2年前,因修建圍墻,兩家鬧起了矛盾,相互不搭理。最近,聽說農戶信用評級,鄰居關系不好就要降級,兩家同時找到村里,表示要改善關系,和睦相處。于是,村黨委專門安排一名支部委員從中協調,兩家最終化解了矛盾,最后這兩家都被評上了3A級。
將發家致富和文明鄉風有效融合,這是護河鎮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的可貴嘗試。據護河鎮黨委副書記張震介紹,2019年,護河鎮牢牢抓住省級“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試點”機遇,大力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把黨建成果轉化為信用村建設成果,讓一江金融“活水”流進信用村、信用戶。全鎮5個村均被授予“AAA”級信用村,6314戶被授予“A”級及以上信用,全鎮累計發放信用貸款2800余萬元。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不但疏通了金融資源流向農村的新渠道,而且促進了鄉風文明,優化了鄉村治理。
該鎮把村級金融服務平臺與村民“大管家”服務平臺深度融合,設置“民信驛站”。落實黨員聯系信用戶制度,推行“一網四員”(政策宣傳員、矛盾調解員、金融信息員、民情聯絡員),架起黨群“連心橋”,把普惠金融服務點、金融知識普及點、便民信息傳播點、信貸服務辦理點建到村民身邊,打通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后一米”。同時,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高標準建立“信用超市”。制定信用積分累積制度,將信用戶在鄉村建設、社會治安、公益美德等方面的表現,量化成直觀數據,變“印象分”為“量化分”,并依據分值發放可在“信用超市”兌換使用的“信用券”,讓信用變為看得見、摸得著、用得到的物品,提高信用戶的獲得感。
該鎮聚焦信用體系建設,激發鄉村治理內生動力。一是“一戶一牌”亮身份。根據不同信用等級制作信用戶標牌,在信用戶門前顯眼處懸掛,增強信用戶的身份意識、榮譽意識,推動信用戶將誠信、守信融入日常。二是“一村兩榜”曬信用。在村務公開欄設立信用“紅黑榜”,在“紅榜”公示信用戶守信用信典型,在“黑榜”公示存在失信行為、違反文明規范的信用戶,使守信者得到激勵、讓失信者寸步難行,推動村民主動維護自身良好信用和規范文明行為。截至目前,已有近20戶因亂搭亂建受到“黑榜”公示的信用戶主動拆除了違章及無功能建筑。三是提高結果運用“含金量”。將信用評定結果納入村后備干部選聘重要參考指標。
如今在護河鎮,一本薄薄的紅色信用證書含金量十足。農民靠它改變了生活,農業有它得到長足發展,農村因它興起文明鄉風。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為護河鎮的鄉村振興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動能。(中國日報安徽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