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是收獲的季節,也是石臼湖捕魚的旺季。馬鞍山博望區博望社區東湖村村民朱富華沒有像往年一樣到湖面撒網捕魚,而是張羅起自己的建材店生意,原先的副業變成了現在的主業。
“以前都是半天捕魚,半天做生意,現在響應國家政策,退出捕魚行業,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機會,這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建材生意,把這一行做強做精。”今年44歲的朱富華是一名退捕上岸漁民,自己經營建材銷售,他的兒子在當地企業也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崗位,開啟了新生活。
石臼湖面積207.65平方公里,位于安徽與江蘇兩省邊界,為南京溧水區、高淳區與馬鞍山博望區和當涂縣共有。石臼湖博望區一側的許多漁民世代靠著湖內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為生。“在長江大保護的理念下,2017年環湖四縣區簽訂《石臼湖共治聯管協議》,并建立輪值牽頭執法機制開展聯合執法。”馬鞍山市博望區副區長郝甲林告訴記者。
去年7月1日起,博望區石臼湖、運糧河、姑溪河被規定為禁止捕撈水域,實行常年禁捕,目前,博望區700戶2809名漁民全部“洗腳上岸”。為確保退捕漁民生計,做好生活保障,退捕漁民已納入城鄉居保1909人,城鎮就業職工養老保險26人,另外符合低保217戶共344人也全部納入保障對象。
“今年螃蟹銷售不錯,供不應求。”一網螃蟹撈上來,蔡小花仔細檢查品相,然后放入水桶中,準備打包出售。蔡小花是博望區丹陽鎮小花津居委會居民,祖祖輩輩都是漁民,他們一家5口一直生活在船上。2018年,博望區啟動漁船拆解工作,蔡小花一邊配合拆解漁船,一邊開始琢磨如何轉產。作為第一批上岸的漁民,蔡小花邀請同是漁民出生的李小兵,合伙開了一家飯店,靠著勤勞經營,飯店生意紅火,當年就收回了30余萬元投資,隨后逐漸擴大規模,還聘請了5名退捕漁民幫忙。
2019年馬鞍山市實施漁民退捕轉產政策后,蔡小花動起了養殖的念頭,動員4戶懂養殖、能吃苦的退捕漁民,在新市鎮釜山村附近承包了210畝水面,從事螃蟹、鱖魚、青蝦等綜合養殖,總投資近百萬元。“今年養殖場畝產利潤有望達到4000多元,總利潤約百萬元。”蔡小花告訴記者。
“全區需轉產就業漁民1526人,目前已轉產就業1500人,轉產率近98.3%。”據博望區農業農村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該區通過建立“1+2”幫扶機制,做到每戶退捕漁民都有幫扶聯系責任人、聯絡員,引導組織有能力、有意愿的退捕漁民,采取企業帶動、自主承包等形式,重點推廣發展池塘標準化健康養殖、稻漁綜合種養、稻蝦共生等綠色健康養殖模式,開展針對性的技術指導服務。此外,該區還開發公益性崗位234個,全面兜底完成退捕漁民的轉產就業安置。
下一步,博望區將持續通過技術指導、提供貸款、辦理保險等方式,幫助漁民退捕轉產,實現平穩增收、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