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蕪湖10月27日電(記者 王文壇)江城蕪湖,自古享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之美譽。作為華東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工業基地、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近年來,蕪湖市不斷夯實智慧城市基礎,為高質量發展賦能,持續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25日,"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安徽省蕪湖市,聽智慧城市建設情況介紹、看數字產品展示、體驗智慧場景應用……亮點紛呈,令人目不暇接,為蕪湖市智慧城市建設感嘆之余,也為該市未來智慧未來充滿期待。
據介紹,安徽省蕪湖市以"網絡強市、數字蕪湖、智慧社會"為統領,以智慧城市建設為載體,以數字經濟發展為重點,著重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施智慧蕪湖"1+4+N"工程,即構建一個城市大腦生態體系,實施城市運行、公共服務、數字經濟和基礎設施四大領域提升工程,推出N個應用場景。

記者在蕪湖市智慧城市管理指揮中心看到,大數據中心、政務服務呼叫中心、協同運行中心、輔助決策中心、創新實驗中心、應急指揮中心及展示體驗中心7大中心運轉高效,大數據中心作為城市超腦,為其他板塊提供智慧支持。特別是"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生態""數字經濟""創新體驗" 五大互動應用,充分展示數字賦能的無窮魅力。
截至目前,蕪湖大數據中心已共享省、市211個部門、1465大類的基礎數據,交互數據總量達51.6億條次。政務服務網蕪湖分廳門戶辦件量達414萬件,線上辦件355萬,占比85.75%,其中熱門服務"我要生小孩"辦件量14276件;門戶發布事項總數75327,馬上辦425項、網上辦74960項、就近辦10064、一次辦75054項。平均承諾時限2.37天。

至2020年10月8日,"皖事通·城市令"APP共提供各類線上服務700多項,注冊總用戶數超130萬,服務累計訪問量超8000多萬次,其中安康碼·蕪湖訪問量達3300萬次。
特別是,7X24小時政務服務地圖,通過直觀、可視、清晰的地圖形式,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的查詢與辦理,打通服務惠民"最后一公里"。

此外,蕪湖市把智慧民生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抓實、做細。如運用大數據系統對幼升小、小升初報名信息進行比對校驗和審核,報名流程和信息公布全透明,公平、高效。教育報名服務還配套提供學區查詢、學籍查詢等服務,通過指尖查詢、線上辦理等操作,真正實現讓學生和家長辦事少跑腿、不排隊。
系列舉措,讓蕪湖充滿蓬勃生機,讓城市會思考,讓生活更美好。不僅讓服務民生融入更多智慧元素,而且為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供了支撐,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
"以前,政府決策常常依據調查研究,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做到精準很難。但智慧化解決了種種不足,決策依據科學,施策精準。"蕪湖市大數據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說。

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蕪湖市可謂發展布局周密、政策落地快、生態發展效果明顯。
2019年,蕪湖市分別入選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首批5G商用首發城市。截至今年8月,該市已建成5G基站1489個。計劃到2022年,基本完成市區、縣城及熱點區域5G移動網絡覆蓋。
記者在蕪湖數字體驗館看到, 5G+VR、5G+直播、5G+云游戲、5G+智慧醫療、5G自動駕駛技術、5G智慧社區建設等場景應用,多項指標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不僅如此,安徽省蕪湖市打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也斬獲頗多,一些入選2019年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應用案例,汽車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還獲得工信部4000萬元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
面對未來,蕪湖市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蕪湖市將堅持創新驅動,加強共性技術研究,加快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探索"5G+工業互聯網"行業應用,完善體系架構、優化體制機制,統籌規劃、建設、管理和生產、生活、生態等各方面,探索不同行業數字化改造解決方案,加快智慧化城市建設步伐,全面提升蕪湖數字產業發展和城市智慧化水平,打造長三角數字產業發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