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麻雀”是和縣的傳統特產名肴,有600多年歷史,有“天下第一香”之譽。多年以來,在和縣以及附近一些地方,不論是城鄉居民家庭餐桌上還是在城市飯店宴席上,都經常能看到這道特色菜。由于麻雀經炸煮制成冷卻后用麻油浸泡密封,可保持較長時間不變質,“炸麻雀”還被包裝起來,做成禮盒以土特產的名義售賣,在和縣市場上,“炸麻雀”的廣告招牌曾經是四處可見,包裝精美的禮盒成堆擺放在柜臺顯眼處,供顧客挑選。捕捉和炸制麻雀、銷售麻雀、食用麻雀可以說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這一切發生改變是在2017年,這一年,馬鞍山市政法委決定將全市森林公安機關案件統一交由雨山區人民檢察院管轄。“為了切實承擔起市院交付的重要使命,保障森林公安機關案件質量,從而發揮檢察機關在保障綠色發展中的作用,院里經過研究,決定成立駐森林公安檢察室,以便下沉人員力量,實現靠前監督。”該院分管負責人田雯瑛說。
同年4月13日,檢察室在市森林公安局掛牌成立,雨山區人民檢察院刑事檢察部檢察官入駐辦公。“檢察室成立之初,我們就認識到檢察室職能不僅僅放在指導辦案上,我們還要擴大視野,立足司法辦案,在保護生態環境上多做一些工作”駐點檢察官回憶說。工作從哪里入手?駐點檢察官和森林公安干警一道深入全市林場、鄉村、農貿市場、飯店等處走訪,很快發現食用麻雀現象因受傳統習俗影響,仍然禁而不止的問題。麻雀是益鳥,是受法律保護的野生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不能放任它們被大肆捕獵,檢察室決定以此為突破點,打一場移風易俗的“麻雀保衛戰”。
兵馬未動,輿論先行。深入鄉村社區學校集市發放宣傳冊、攝制短視頻、拍攝微電影、走進電臺直播間參加訪談節目、“兩微一端”新媒體作品推送……檢察室采取各種各樣的方法,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號召廣大群眾革除傳統習俗,自覺保護包括麻雀在內的野生動物。疫情期間檢察室審時度勢,又在全市范圍內發出保護野生動物倡議書,利用檢察干警下沉的24個社區疫情防控點,掀起一波宣傳熱潮,相關做法還被“學習強國”登載。檢察室組織開展法制宣傳10余次、發放宣傳冊1000余份、攜手市電視臺制作《法與大眾》宣傳片、拍攝微電影《綠色守護者》一部、錄制動植物保護微講堂兩期。
在做好宣傳教育的同時,檢察室高度重視做好案件辦理。很快,非法捕獵麻雀的案件出現了。犯罪嫌疑人司某某,采用夜間照明、皮筋發射鋼珠的方式捕獵樹上的麻雀26只,被森林公安民警查獲。“我們森林公安以前基本上沒辦理過刑事案件,非常缺少經驗,幸好有駐點檢察官提前介入,指導幫助我們收集固定證據,我們在這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為以后辦理類似案件打下了基礎。”森林公安局民警徐立軍感慨地說。該案經法院審理,認定司某某犯非法狩獵罪,判處其拘役四個月宣告緩刑四個月。在駐點檢察官教育下,司某某主動將涉案的活體麻雀放生,并承擔了相應的生態修復費用。截至目前,該院辦理的涉及動植物保護類案件15件,提起公益訴訟3件。
“案件雖然辦成了,但通過對發案原因的分析,我們發現在野生動物保護上還存在不少深層次的問題和不足。比如禁獵區標志設置,比如針對餐飲企業和小商家加強市場管理,我們認識到,還是要加強源頭治理,斬斷圍繞麻雀形成的利益鏈條,院黨組經過專題研究,決定開展為期三年護航綠色發展的專項行動,下大力氣抓好野生動物保護等工作。”該院檢察長宋斌說。
“春季防火大檢查、禁獵區標志檢查,時間為4月份,責任人劉妍;市場聯合檢查執法活動,時間為4月至5月,責任人張戟、陳雪強;和縣地區‘禁食野生動物,遏制疫情源頭’主題宣傳活動,時間為4月至5月,責任人黃迎濤……”檢察室制定并報請院里通過的專項行動任務分解表上,工作內容、責任人、工作時限等內容安排的清清楚楚。刑事檢察和民事行政及公益訴訟檢察等業務部門干警全員出動,新媒體宣傳等綜合部門人員同步跟進,與相關部門聯合開展執法行動的工作機制順暢運行,活動方案上規劃的工作一件接一件得到了落實。
如今的馬鞍山,街市上難尋“炸麻雀”這道特產的蹤影,山林中也見不到捕鳥網和手持彈弓的捕獵者。“這次回家和朋友在飯店聚餐,本想點一道油炸麻雀,飯店說這道菜早就不給賣了,還給我們看了檢察院的宣傳冊。這樣也好,經過這次疫情,大家對保護野生動物這事都挺理解的。”在馬鞍山某家知名的地方特色飯店,食客張先生這樣說。(周鶴鵬 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