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洪水退去,安徽阜南縣,居民們正積極投身到復工復產和生產自救之中,不論田間地頭,還是工廠車間,隨處可見熱火朝天的生產場面。9月22日,記者來到阜南縣,親身感受到淮河兒女們堅韌不屈的意志,感受到了蒙洼行蓄洪區“浴水重生”后所煥發的勃勃生機。
“丟了芝麻,補了蘿卜”,莊臺人家生產自救忙
在阜南縣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臺的小廣場上,幾名村民正在一起聊天,歡笑聲遠遠就能聽到。在人群中,記者見到了55歲的村民劉之彬,他出生在莊臺上,在這里生活了55年。
劉之彬家里的十畝地都種了芝麻,洪水來了,這些芝麻全部絕收,洪水一退,他立刻就下地去補種蔬菜。“水退一分,人進一分,現在我家地里種上了蘿卜,青菜等蔬菜,等到10月份收獲之后就可以種小麥,回到正常的種植節奏中。”
劉之彬告訴記者,這次洪災給他帶來了上萬元的損失,但現在種了蔬菜,一畝地有近600元的補貼,同時政府給他每畝另外800元的補助,幫他把損失降到了最低。“這都要感謝黨的政策好。”劉之彬說。

西田坡莊臺始建于1953年,1991年加高加固,形成臺高海拔30.6米的安全莊臺,現有居民24戶51人。站在莊臺上向四周望去,兩個月前的洪水已經退去,田地里一片翠綠,村民們搶種的蔬菜正在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今年8月1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蒙洼蓄洪區考察調研,走進西田坡莊臺,看望慰問受災群眾,了解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等情況。“總書記的講話激發了莊臺居民的昂揚斗志,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囑托,堅定抗御自然災害的信心,走人水和諧的生態發展之路,把家園建設得更美麗,讓莊臺上的日子越來越紅火。”曹集鎮黨委書記陳東群告訴記者。
箱包車間里又傳來“噠噠”的縫紉機聲
“總書記來過之后,我們干勁更足,公司的發展更紅火了。”回想起一個月前的情形,阜南縣紅亮箱包公司負責人王恒亮內心依然澎湃。
此前由于當地開閘蓄洪、工人受困,紅亮箱包扶貧車間停工15天,造成一定經濟損失,但是員工補貼仍照常發放。目前,紅亮箱包扶貧車間已經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經營,車間里“噠噠”的縫紉機轉動聲不絕于耳。

今年35歲的張麗,是王家壩鎮村民,丈夫一直在杭州打工,她帶著兩個孩子和婆婆一起生活。2014年婆婆遭遇事故導致殘疾,高額的醫療費花光了全家的積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貧困。經過當地政府的扶持,張麗一家于2016年底實現了脫貧。脫貧之后,張麗并沒有滿足,又來到了家門口的箱包廠上班,每月收入近3000元。
“當時總書記問了我的家庭、工作及收入的情況,我一一向他做了匯報”,王麗告訴記者,是黨的好政策幫她脫了貧,她一定要努力工作。
王恒亮說,他就是土生土長的王家壩人,年輕的時候在外地打拼創業,2015年回到家鄉投資,建立了紅亮箱包廠。“我在廠里喊出了一個口號,‘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希望能以產業扶貧的方式,帶動鄉親們脫貧奔小康。”
王恒亮告訴記者,去年公司的產品90%都銷往國外,今年國內訂單和國外訂單各占了一半。現在工廠生產滿負荷運轉,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6月,廠里購買了新設備,正在新建生產車間。“相信你們明年再來這里,會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紅亮箱包廠。”王恒亮自信地說。 (記者 蘇藝 劉玉才 宣成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