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秋分時節,“網聚美好安徽·決戰脫貧攻堅”采訪團來到主簿鎮,看到郁郁蔥蔥的茭白密密麻麻地樹立在水田中,溫柔的秋風夾雜著濕潤的空氣撲面而來,帶著淡淡的茭白的清香氣息。古人曾用“翠葉森森劍有棱”來形容茭白葉長得又高又密,一點兒也不夸張。
“三月桃花雪,四月柳葉霜,七月老奶奶拎火桶,八月才爹爹提火箱……”這是在岳西縣主簿鎮曾流傳的一段順口溜,可見當地的自然條件之惡劣。
主簿鎮位于岳西縣東北部,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氣溫13.2℃,是個典型的山多田少、高寒山區鄉鎮。水田大多絕大多數為冷浸田,種植水稻幾乎每年都要遭受“青封災”,收成十分有限,難以解決群眾溫飽問題。全鎮有605戶貧困戶。
也正是由于當地的特殊地理環境適合發展茭白產業,2001年,主簿鎮在岳西縣率先種植茭白,種植面積從2001年的17.1畝到現在的7800畝,實現了100%水田種植反季節高山茭白,是岳西縣首個水田不種水稻的鄉鎮,年產值達4000-5000萬元,茭白以成為該鎮第一支柱產業,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53歲的儲愛平是主簿鎮余畈村的一位脫貧戶,她告訴記者,在她18歲嫁到余畈村時,家中可以說是家徒四壁,吃了早飯就沒中飯了,家里種的水稻都不夠一家人吃。2001年時,看到別人家里種的茭白效益不錯,自己家也跟著種了,第一年毛利收入就達一萬多?!艾F在我們家的生活條件變好了,就希望村里的產業能夠做大、做強,讓更多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眱燮降恼煞蛟S偉說道。
“這里地勢南高北低,氣候溫涼、濕潤,雨量充沛,常常云遮霧繞,產出的高山茭白因品質、口感俱佳,而暢銷于江浙滬皖以及武漢、南昌和長沙等地?!敝鞑炬傸h支部書記徐峰介紹,“茭白只要有水就可以生長,所以今年的疫情和洪澇災害對茭白產業并沒有影響,反而抬高了市場上茭白的價格?!?/p>
如今,以茭白為紐帶的富民產業,正在成為主簿鎮人民走向小康路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安徽經濟網融媒體記者 李亞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