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山區建立居民需求響應機制
哨聲響,即報到 服務群眾零距離
采石街道牛渚社區轄區內部分路段沒有路燈,居民夜晚出行不便一直是當地百姓的“心病”。今年4月,社區黨委發出了“哨聲”——“希望有關部門幫助安裝所需路燈”。
“哨聲”一響,市政處路燈管理所立即“報到”,聯系社區展開現場勘查。牛渚社區內環境復雜,需要安裝的點位較為分散,電源點供應有限,經調研后,市政處最終計劃新增15桿太陽能路燈。
在完成項目審查、材料采購等一系列前期準備工作后,安裝工作正式展開,市政處路燈管理所抽調多名精干人員,駕駛高空作業車和后勤保障車,來到牛渚社區,安裝太陽能板、架設燈桿等。7月10日,15桿太陽能路燈全部完成安裝調試,并在設置開關燈時間后統一亮燈。看著門前路邊裝上新路燈,社區居民紛紛叫好:“從此以后,我們再也不用摸黑走路了?!?/p>
同樣的“吹哨”“報到”也發生在向山鎮北山社區。北山社區有多支以老年人為骨干力量的群眾文藝隊伍,經常利用社區舞蹈活動室進行排練,但舞蹈活動室鋪設的是普通地磚,沒有防護設施,存在安全隱患。由于社區經費有限,一時無法解決,于是北山社區黨委吹響了“哨聲”——“希望有關部門幫助鋪設塑膠防滑設施?!薄吧诼暋币豁懀晟絽^住建交運局立即“應哨”,多次派工作人員實地查看,對場地面積進行測量,詳細詢問社區對舞蹈活動室的防滑設施加裝需求,并按流程進行招標,聯系施工單位,通過多方協調,最終于9月3日完成了社區舞蹈活動室的塑膠防滑設施鋪設。
類似牛渚社區、北山社區這樣“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的情況,在雨山區還有很多。今年以來,雨山區堅持居民需求就是哨聲,在全區建立居民需求響應機制,重點圍繞市容環境整治、市政設施維護、社區便民服務等五個方面進行“吹哨”,相關職能部門限時“報到”,推動資源有力有效下沉。截至目前,全區共梳理、上報28個需求項目,其中市直部門認領13個、區直部門認領15個。
為推動吹哨報到項目落地落細落實,雨山區通過建立項目“吹哨”、組織“派單”、部門“報到”、考核評價四步工作法,形成了工作閉環,推動社區黨組織與報到部門開展聯系對接,及時協調幫助解決報到落實中的堵點難點。
市直、區直各相關部門聚焦部門職能優勢,帶頭深入到需求社區開展報到工作,加快推進“事要解決”,力爭早見效、出成果,進而發揮示范引領效應。同時,雨山區借助“雨山紅”微信平臺,刊載各部門“應哨”情況,努力營造人人關注、共同參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二季度公示的16個需求項目已基本解決,三季度申報的12個需求項目正在落實推進。
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徐曼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