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明優雅的馬鞍山人,要做到讓文明成為習慣。”當涂縣焦家社區居民張捷深有感觸地說。他是一個三歲孩子的父親,從前,“公共場合不吸煙”,對自己來說,也許僅僅只是一條標語,但是自從有了孩子以后,才真正懂得這條標語的重要意義,便選擇了戒煙;同時,發現在公共場所吸煙的人,他也會以志愿者的身份去勸導。
“全國文明城市是體現一座城市發展實力、文明程度和整體形象的一塊‘金字招牌’,也是全國綜合性最強、影響力最大、創建難度最大的一項榮譽。創建文明城市,建設文明馬鞍山,這是時代的要求,更是馬鞍山廣大市民的迫切愿望。”金安社區工作人員吳婉琪說,在全市范圍內發出“踐行‘十不’,做文明優雅的馬鞍山人”的倡議行動,非常“接地氣”。馬鞍山是全市人民的共有家園,每位市民都是創建文明城市的主體,是文明城市的受益者,也一定是文明城市的維護者。我們要把一言一行融入“文明馬鞍山”建設之中,爭做文明的使者。
在市民吳濤看來,做文明優雅的馬鞍山人,首先要從踐行“十不”做起。“‘十不’基本涵蓋了生活中的陋習,事兒很小,但只要大家努力踐行,小區衛生、公園環境、生活質量都會隨之提高。”作為安民街道萬達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吳濤已第一時間把“十不”文明標語轉發至各個工作群、居民群,呼吁大家一起踐行,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帶頭踐行,接受大家監督。此外,她正計劃將“十不”文明標語做成海報,張貼在轄區各小區、商場等場所的顯眼位置,營造文明氛圍,倡導人人爭當文明踐行者。
“‘十不’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出行等各方面做出了詳細的規范指引。文明城市建設和文明素質的提升,離不開每位馬鞍山人的參與和付出,踐行‘十不’,將‘十不’要求落實到工作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讓我們的城市展現出煥然一新的局面。”楚江公安分局民警鮑盛表示,作為基層公安民警,他將從自我帶頭做起,從身邊宣傳開始,在日常點滴中嚴格踐行“十不”要求,注重行為約束。
博望區近年發展變化非常大,特別是通過文明創建、基層干部宣傳引導和以身作則,市民的文明習慣在潛移默化地養成。博望區中河水岸小區居民劉允章說:“比如我居住的這個小區,過去臟亂差,垃圾遍地、毀綠種菜、樓道堆滿雜物。開展文明創建以來,鎮和社區干部以志愿者的身份,到小區宣傳發動、撿拾垃圾、規范業主行為,業主們逐漸懂得文明創建是為了大家,是為了提升市民的環境和生活質量,業主們現在都非常自覺地維護小區環境,主動參與文明創建。”
當涂縣姑孰鎮姑溪山水小區居民潘星說,兒子今年5歲了,每天晚飯后去公園散步前,他都會把家里的垃圾分好類,裝在袋子里自己扔到樓下的垃圾桶里。以前小區也有很多鄰居不牽狗繩出來遛狗,孩子害怕。如今,隨著大力倡導文明養犬,大家都會自覺系上狗繩出來遛狗,體現出當涂的文明程度比以前更高了。凌云社區工作人員余李鑫說,作為社區工作人員,踐行“十不”,既要當見證者,更要當參與者,并探索建立長效機制。
記者 吳黎明 慕繼平 劉小慶 劉明培 涂慧民
通訊員 顧飛玲 唐咸 哈瑋清 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