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舉辦全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班,市委書記張岳峰作為學員代表,在結業式上作了題為《錨定新定位 勇擔新使命》的交流發言,現予刊發。
△ 馬鞍山長江段東岸航拍。攝影/儲燦林
錨定新定位 勇擔新使命
張岳峰
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視察,對馬鞍山提出了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新的發展定位,全市人民倍受鼓舞、倍感振奮、倍添干勁。
△ 馬鞍山城市風光。攝影/盛立權
一、新定位賦予新使命。
我理解,無論是“杭嘉湖”還是“白菜心”,其核心要義主要體現為“四個高”:
首先是生態環保高水準。
馬鞍山是一座傳統的工礦城市,工業占經濟總量的41.5%,工業中重化占比70%,產業結構重,污染排放大,治理難度高。我們將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用鐵的意志、鐵的手腕、鐵的紀律,強力推進環保整改和環保執法,以此倒逼產業轉型升級,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 “中國名牌”馬鋼車輪。攝影/王文生
其次是經濟發展高質量。
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步伐,走出一條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高度統一、相互促進的路子。
△ 東科半導體智能化生產車間。攝影/儲燦林
第三是城鄉建設高顏值。
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統籌全市“十四五”規劃,進一步優化城鄉空間布局,以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為突破提升城市能級,推進城鄉融合,打造宜業宜居宜游的美麗家園。
△ 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當涂縣桃花村。攝影/王文生
第四是人民生活高品質。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補齊民生短板,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馬鞍山慈湖河沿線。攝影/儲燦林
△ 市民在公園留影。攝影/儲燦林
二、新定位激勵新擔當。
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為強大動力和新的起點,在四個方面下功夫、作表率。
一是勇當長江生態保護的模范生。
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突出位置,在治污上一體推進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流域治理、精準治理;在治岸上變生產岸線為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文旅岸線,為市民打造親江親水的城市生態客廳;在治漁上堅持疏堵結合,既要保障好上岸漁民的生活和就業,還要常態化打擊非法捕撈行為。
△ 馬鞍山濱江生態濕地航拍。攝影/儲燦林
△ 美麗的薛家洼生態園。攝影/儲燦林
二是勇當一體化發展的排頭兵。
以高質量為目標引領,以一體化為實現路徑,以當標兵為使命擔當,做強“橋頭堡”、扮靚“東大門”。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快推進巢馬高鐵、寧馬高速“四改八”建設,爭取寧馬城際年底開工。同時,加強與省投資集團、中國中鐵和南京江寧區的合作,加快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示范區建設,加快毗鄰突破。
△ 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效果圖。
三是勇當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力軍。
深入開展產業升級突破年活動,堅持立足鋼、延伸鋼、不唯鋼、超越鋼,全力支持馬鋼8大產業基地建設,著力打造大而強的新馬鋼。同時著力引進一批“鏈長”“群主”項目,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推進畝均效益評價全覆蓋,強化評價結果運用,實行差別化配置資源,倒逼低效企業、低效用地退出,加快“騰籠換鳥”。
△ 馬鋼瑞泰可視化大數據。攝影/王文生
四是勇當城鄉融合發展的先行者。
結合編制“十四五”規劃,優化城市空間、產業、交通布局,加快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
△ 美麗鄉村詹村。攝影/王文生
三、新定位煥發新激情。
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轉化為干事創業的澎湃激情和持久動力。
一是弘揚一馬當先的城市精神。
組織市黨政代表團赴“杭嘉湖”學習考察,深入開展對標找差活動,做到學有方向、趕有目標。
二是錘煉攻堅克難的過硬作風。
對重大工程項目、重點工作任務,實行專班推進,跟蹤問效。
三是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打通工作落實“最后一公里”。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中,檢驗干部、發現干部、錘煉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