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區文明創建中,常遇到的一個困境是“社區權力小、群眾需求多”,還有一個現象是“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近年來,當涂縣姑孰鎮提署社區發起組建了“一圓六方”先鋒聯盟,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趟出一條“向縣直部門‘借力’、為老舊小區‘聚力’”的文明創建新路。
打通文明創建“任督二脈”
所謂“一圓六方”,即以社區為圓心,與公安、民政、司法、住建、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等與群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六個部門簽訂共建協議。參與共建的縣直部門各選派1名優秀干部兼任社區黨組織副書記,每周參加一次社區“圓桌會議”,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到社區報到,主動幫助社區解決需要縣直部門協調解決的突出問題。
天井街二村小區是提署社區最老舊的小區,配套設施缺,居民反映大。“一圓六方”責任單位——縣住建局投資170萬元,實施綠化改造、道路修整、雨污改造等工程,建起了兩個車棚, 還安上了充電樁;原來電瓶車、自行車塞滿樓道, 充電線到處亂拉, 現在既整潔有序, 又文明安全。
提署社區轄內有縣城最繁華的傳統商業街,在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有681家,還有眾多沒有注冊登記的個體戶和流動攤位。“一圓六方”責任單位——縣城管局一方面按照“四定”的要求,完善經營公示牌的設置內容,進一步明確管理主體和責任人,另一方面按照“四禁”的要求,對影響市容環境問題進行清理,保證周邊經營環境整潔。與此同時,完善環衛設施,做到“人在地清、人走地凈”,商業街從散亂老街變身“安徽省示范商業街區”。
“一圓六方”工作模式打通基層文明創建中的“任督二脈”。社區不增人,力量變大了;干部沉下去,收獲了成長;創建有后盾,文明新提升;服務落了地,群眾得實惠。
催生文明社區“升級版”
在“一圓六方”機制的共同作用下,提署社區文明實踐活動打造出三個品牌。“百姓劇場”活動平臺,擁有京劇協會、黃梅戲團隊、舞蹈隊、器樂隊等7支志愿服務隊伍,成員146名,組織策劃百余場豐富多彩的文藝文化交流演出活動。“孝心公益”系列志愿服務活動,以60周歲以上空巢、獨居、孤寡和失獨家庭老人為主,組織開展文藝匯演、愛心義診、法律援助等活動,定位幫扶210位老人,服務群眾受益千余人次。手觸一體式信息平臺,聚焦群眾需求,方便群眾生活,在家門口享受精準服務,通過三級互動網絡平臺形成線上線下同步,市民有需求可隨時點單提交服務需求,實施志愿服務“點單、統單、制單、派單、接單、評單”有機統一的“六單”工作法,推動文明實踐精準化。
在文明創建中,社區無法直接辦理、需要縣直部門協調解決的問題,由社區向縣直部門“吹哨”,社區兼職干部根據職責劃分,主動“應哨”;針對問題復雜、職責界定不明確的,由社區向兼職干部“派單”后處理;問題辦理結束后,社區及時向群眾反饋結果。
縣直部門資源有效整合,群眾需求有效對接,社區服務有效落地。由提署社區探索總結的“一圓六方”工作模式已經在縣城12個社區全面推廣開來。當涂縣制定《社區兼職干部管理辦法》,制定“一圓六方”工作考核評價制度,還建立鄉鎮、社區兩級聯席會議機制,推動“一圓六方”機制向縱深發展。
記者 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