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大家,才有小家”——當招募志愿者的倡議書和父母住院的通知同時傳來,他安排好家人照顧后,瞞著二老主動報名上大堤;
“生意可再做,防汛不能等”——當防汛和項目招投標時間沖突,他默默收起了精心準備的標書,毅然選擇堅守在防汛抗洪第一線;
他叫薛慶云,是我市眾多奮戰在防汛最前線的志愿者中的一員。面對來勢洶洶的“洪魔”,他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加入志愿服務隊伍,積極投身于防汛抗洪的戰斗中,在防汛“戰場”譜寫“奉獻之歌”,于“舍得之間”彰顯志愿情懷,用日復一日的堅守,保衛大堤、守護家園,展現了新時代志愿者的擔當和風采。
“守住大家,才有小家”
早上7點到傍晚6點,帶領隊伍巡堤查險;下了大堤后花一個小時去領取補充物資;晚上8點,來到市中醫院東院看望母親;晚上9點半,把洗干凈的衣物送到十七冶醫院父親的病床前,回到家中已是深夜……
這是7月24日,薛慶云一天的“活動軌跡”,奔波忙碌,一刻不停。
作為市志愿服務中心的一名簽約志愿者,從7月初報名奔赴一線參與防汛以來,薛慶云幾乎每天都是在這樣的“快節奏”中度過的。
“由于父母年事已高,幾乎每年都要住院進行治療。這一次入院,正好碰上了防汛。”每年都會在父母身旁悉心照料的薛慶云,在和家人商量后,決定由姐姐一家照顧母親,給父親請來一位護工,讓愛人照顧孩子,自己則瞞著父母第一時間報名參加防汛。“守住大家,才有小家。汛情嚴峻,堤上更需要我。”
堅守在大堤上,除了沒有太多時間照顧父母,公司里的事也幾乎無暇顧及。作為一家從事教育信息化業務的公司負責人,這段時間,公司很多業務只能放棄或后移。“損失肯定有,但防汛正是關鍵時,生意以后還能再做。”
做出這些常人難下決心的“舍”,薛慶云坦誠確有愧疚,但并不后悔。從堅持多年的義務獻血,到防疫期間勸導巡邏,每次志愿服務,薛慶云總是沖在前面。“我們志愿者,就是哪里有需要,就要去哪里。”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戴上草帽、拿起木棍,7月25日上午8點剛過,薛慶云領著隊伍開始了新一輪巡堤查險。
馬和輪渡向北約800米長江干堤和慈湖高新區孫家閘600米長的堤段,是這支志愿服務隊伍的防汛戰場。“特別是這段長江干堤,有油庫、有企業碼頭,防汛責任重大。”望著高漲的江水,薛慶云告訴記者。
一下雨,坡面上道路泥濘、濕滑難走;一放晴,又是高溫悶熱,無處躲避。為了守好這段江堤,志愿者們每天都會反復巡查,嚴格做到“手到、心到、眼到、腳到”,從不放過任何一處疑點、任何一個險情。一天下來,每個人的步數都在2萬步以上。“巡堤查險,就是要多走多看,時刻保持警覺。” 薛慶云說。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薛慶云指著身邊的隊員說,這些志愿者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有退休的機關干部、退伍軍人,還有放假回來的大學生,完全是出于自愿,只講奉獻、不求回報。
“這支臨時的隊伍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是為了守護家園的共同目標,大家早已‘擰成了一股繩’。”薛慶云說,防汛抗洪,志愿者們都熱情高漲。每天都有志愿者通過微信群報名,到現在已經有近200人。現在只好進行排班,讓大家輪流上堤。“除此之外,還會常有愛心人士送來物資,這些關心和支持是我們繼續堅守的動力。”
“洪水面前,一個人的力量可能是有限的,
但千千萬萬人匯聚起來,
就能形成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合力。”
薛慶云說,他和所有的志愿者們將繼續堅守在大堤上,守護好共同的家園。
文圖/記者 劉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