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楫揚帆,行穩致遠。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一手抓常態化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立足政策支撐和要素保障,以“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為主題,跟進保障“產業升級突破年”重點項目用地,主動高效服務“六穩”“六保”,加速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獲批土地3357.4畝,同比增長36.65%。全市完成供地3818.82畝,出讓金合同價款22.34億元,同比增長38.16%。
全力穩投資 重大項目指標應保盡保
巢馬城際鐵路和S247(圍烏路)改建工程緊鑼密鼓地開展征地前程序和組卷報批;寧馬高速“四改八”項目待可研和初設批復即可啟動征地前程序和組卷報批;寧馬城際鐵路待省自然資源廳批復用地預審和規劃選址……一個個重大項目時不我待,一項項涉及用地工作加快推進。
項目落地離不開土地要素保障。為此,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實行分類保障,對2020年6月底前能實質性開工的省重點項目,努力爭取省級用地計劃,對工業、民生、基礎設施類用地需求做到應保盡保。梳理摸排了14個符合要求的省重點項目,積極爭取省級用地計劃。同時,預安排1300畝用地計劃和786畝增減掛鉤與工礦廢棄地用地計劃,幫助縣區解決用地需求問題。
“針對新《土地管理法》實施后征地程序前置、報批組卷資料變化等問題,我們不等不靠,研究制定建設用地報件審查指引,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指導基層做好征地前調查程序和組卷報批工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用途管制科負責人介紹。
為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對于重點項目用地報批,市自然資源部門牽頭,聯合發改、財政、人社、交運、招商等18個部門共同參與,建立全市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審查報批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部門之間銜接,強化項目前期選址的對接,查擺推進中的問題,及時協商解決。動態收集報批工作難點,建立工作臺賬,及時幫助解決,會同業主單位赴9個載體24個項目現場交流指導。
暖企又惠企 “四送一服”常態化開展
5月13日,市“四送一服”集中活動月土地要素對接會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召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科室負責人對土地報批、土地開發利用、項目規劃建設等政策進行了宣講。
問題現場提,方案當即答……就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現場企業代表暢所欲言,提出幫扶需求。針對企業代表提出的眾多需求,相關科室負責人現場剖析回答企業提出的問題,并就“四送一服”土地要素的問題進行精準對接,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找‘市長’不如找市場,找‘關系’不如找政策。這次對接會,為企業用地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指導,我收獲很大。”馬鞍山經開區中軌車輛設備(馬鞍山)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德武說。
據了解,受疫情影響,部分用地企業資金運轉困難,無法按期履約。為此,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及時研究出臺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用地保障五項舉措,從預安排用地計劃、建立用地計劃獎勵機制、提高供地效率、調整履約監管、促進低效用地再開發等五個方面,為全市重大項目提供用地保障,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
截至目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召開要素培訓會2場、企業宣講會5場,共培訓企業200余家,召開企業座談會4次,參加各園區疫情宣講團10余次,走訪服務企業130余次,發放相關政策宣傳材料300余冊,實地為企業答疑解惑。
拿地即開工 “標準地”改革加快推進
6月19日,我市首宗“標準地”鄭蒲港新區馬鄭2020-2號工業用地成功出讓;6月23日,位于馬鞍山經開區的2020-6號工業項目“標準地”被安徽中鋼諾泰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成功摘牌,標志著我市推進工業項目“標準地”改革邁出新步伐。
“拿地即開工!對企業來說,時間就是效益。我們拿地后,經承諾即可開工建設,后補辦手續,降低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大節省了審批時間,為項目盡早建成投產跑出了‘加速度’。”安徽中鋼諾泰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工業用地探索帶“標準”出讓,采取“事先做評價”“事前定標準”“事中作承諾”“事后強監管”的模式,企業拿地前,就知道出讓地塊的使用要求和標準;建成投產后,再由相關部門按照既定標準與法定條件驗收。
“工業用地帶著指標出讓并非新鮮事,但能耗標準、環境標準則在標準地改革中首次亮相。”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發利用科科長袁春榮認為,改革的最大亮點是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規定政府在出讓土地前,完成所涉及行政審批的所有事項,既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預計至2020年底前,我市省級開發園區、國家級開發園區按照“標準地”出讓的工業用地分別不低于新出讓工業用地面積的20%、30%,屆時將有更多的工業項目快速落地,實現“拿地即開工”。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許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