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短的時間,農行就給我貸了10萬元,利率還這么低,我正愁沒有錢買蟹苗和飼料,沒想到憑自家的信用就能拿到真金白銀的貸款。”當涂縣烏溪鎮南廣村河蟹養殖戶汪昌紅看到手機上提示貸款發放的短信高興地說。
汪昌紅所在的烏溪鎮素有“中國蟹苗第一鎮”的美稱。今年初,許多養殖戶因為疫情導致蟹苗銷量降低、利潤下滑。眼下復工復產,資金短缺又成了一大難題。好在去年“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中,汪昌紅被評為3A級信用戶,縣農行有一款專門為信用戶量身定制的金融產品“信易貸”,精簡調查手續,通過微信視頻、照片等遠程無接觸貸款方式,就可以“掌上辦理”,實現貸款資金秒到賬。
信用變資本,農民喜開顏
汪昌紅憑信用這么快貸到10萬元,要感謝鄰村的周先鋒。老周是七房村數一數二的養殖大戶,實力強、信用好。去年,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工作在烏溪鎮試點,銀行在老周的水產養殖家庭農場設立了辦事處。談到自己的角色,老周說,“我有三個身份,既是養殖戶,也是信用戶,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我對銀行的惠農金融產品比較了解,看到大家伙有困難,自然會幫忙。”說干就干,老周挨個給自己熟識的養殖戶打電話,把這款貸款主體為A級(含)以上信用戶的金融產品“信易貸”介紹給大家,為10余名養殖戶累計貸款100多萬元,這其中就有汪昌紅。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好還’就是信用,試水信用村,目的是破解貸款難、貸款貴的難題。”當涂新華村鎮銀行行長王智說,信用村獲得授信后,可在新華村鎮銀行微信公眾號內申請用信,在接到村民用信申請后,新華村鎮銀行安排客戶經理第一時間上門為村民服務,核實身份信息、查詢征信后簽訂借款合同,次日即可放款至村民賬戶。多位信用戶貸款后感慨道,如果沒有信用村這塊“金字招牌”,頂多只能貸到幾萬元,還要找人擔保。
據了解,當涂縣去年8月初在全省率先啟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工作,以烏溪鎮、護河鎮作為試點,先行先試,逐步推進。兩個試點鎮信用信息采集13404戶,采集率92.34%,新型經營主體錄入338戶,其中評定為A級(含)以上信用戶12158戶,占比90.7%,12個試點村全部評定為AAA級信用村。截至目前,累計授信700戶,累計用信601戶,用信金額4158.5萬元。
黨建來引領,信用有“權威”
“信用信息采集工作是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 徽商銀行馬鞍山分行客戶經理張超說,當時在護河鎮幸福村采集農戶信用信息時,發動了18名工作人員進村入戶。為確保信用信息采集的準確性,還要進行“三級審核”,即戶口所在地黨小組初審、村級黨組織復審、鄉鎮黨委審核。同時,發揮村民“大管家”組織優勢,做好信息檔案資料保密和定期更新等工作。鄉鎮黨委指導村黨組織按照“三級評審”程序,即農戶自評、黨小組初評、鄉風文明評議小組終評,對農戶社會道德、人際關系、個人品行等定性指標進行評議,并會同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將評議結果導入農戶信用信息采集系統。
同時,由該縣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統籌建立“一庫兩端”(數據庫、數據采集終端和后臺管理端),具備數據采集、復核、抽查、更新、查詢、評分、導出等7大功能。
協調縣紀檢、公安、人社等13個單位部門歸集9大類43項已有信息,實現黨務、政務、金融機構數據資源共享。
經過“三級審核”“三級評審”“一庫兩端”的甄別,農戶的信用信息更有“權威”。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信用戶等級評定和信用村等級評定。依托農村信用信息系統評分,將農戶劃分為AAA級、AA級、A級、B級、C級、D級,其中A級以上為信用戶。對具備農戶信用信息檔案建檔率達80%(含)以上、信用戶占建檔農戶60%(含)以上、按期歸還貸款的農戶占全村貸款農戶80%(含)以上等條件的建設村,按照相關規定,評為AAA級、AA級、A級信用村。為鼓勵金融機構運用信用村建設成果,實行信息、信用、信貸聯動,該縣還創新設立500萬元財政專項風險補償基金,為信用貸保駕護航。全縣14家銀行金融機構開發“信易貸”“信農貸”“金農誠信貸”“農信貸”等純信用金融產品,授信為AAA級、AA級、A級的信用戶,分別獲得最高10萬-50萬元、8萬元、5萬元的貸款額度,采取純信用線上貸款,隨借隨還,手續簡便。
“從信用信息采集、審核,到信用戶、信用村等級評定,再到風險補償基金的設立,都離不開黨建引領。反過來說,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也凸現了黨建以人民為中心的本質特征。”當涂縣委組織部負責同志如是說。
創新出實招,信用更中用
在護河鎮青山村,“金融村官”夏菊花正忙著給孫延德介紹信用貸款產品。老孫是孫家村民組的養殖戶,年初,他計劃擴大養殖規模,再養3萬只雞,計劃有了,可是資金上的缺口讓老孫犯了難。老孫帶上信用證找到夏菊花,兩人來到護河鎮農商行辦理貸款,銀行在查詢了老孫的信用記錄后,當天便將5萬元信用貸款發放他的賬戶。
自從村里多了“金融村官”,“信譽變信用,信用變信貸”從夢想逐步照進現實。為有效運用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成果,進一步提升農村基礎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該縣建立村銀聯建機制,加強金融機構與試點村結對共建,金融機構選派金融指導員,試點村選配一名村干部擔任金融協理員,設立標準化“金融服務室”,發揮金融村官作用,開展政策宣傳,定期駐村指導,及時辦理業務,優化跟蹤服務,實現金融服務“零距離”。
信用變資本,換來的不僅是“金蛋”,還推動了鄉風文明建設、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該縣以“信用村”建設為載體,構建村黨組織領導的“三會兩站一社”組織體系(“三會”即村民委員會、村民理事會、鄉風文明評議會,“兩站”即為民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社”即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建立健全議事決策機制,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領導作用。以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為切入點,將公民誠信作為重要內容,完善家規家訓、村規民約、文明公約,大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創建活動。優先在信用戶中評選“兩代表一委員”、發展黨員或評先評優,多渠道選樹誠信典型,傳播正能量,促進鄉風文明。
當涂縣烏溪鎮七房村村黨總支書記劉小兵深有感觸地說,信用村建設促進了鄉風文明,營造了人人講信用、人人守信用的良好社會氛圍,促進了蟹苗產業的良性發展,全村出現了“黨建強、鄉風美、生活富、治理好”的嶄新局面,成為了“全國文明村”。
記者 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