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疫情防控和產業升級兩手抓、兩促進,全力推動主導產業量質齊升,為打造‘生態福地、智造名城’做出新的更大貢獻。”日前,就如何貫徹落實全市“產業升級突破年”動員大會精神,慈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亞莉對記者說。
節能環保及新材料、電子通信、智能制造和現代服務業,是高新區著力發展的“3+1”主導產業。張亞莉表示,全區將以省重大新興產業工程為支撐,依托金星、中科等重點企業,做大節能環保及新材料產業;依托智慧小鎮公共配套服務中心(5G通訊產業園)、寧馬科創園等平臺,加速推進易銳等電子通信類重點企業及項目,做強電子通信產業;依托“雙創”基地、智能制造產業園等平臺,做精智能制造產業;著力打造以港口為中心的水、公、鐵多式聯運現代物流產業集聚區,提檔升級現代服務業。
“在聚焦招大引強中,我們將積極借鑒先發地區招商模式,瞄準重點區域、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優質項目,采取產業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多種方式,推進重點項目盡快簽約。”張亞莉介紹,高新區將推進東福電子、宏強船舶等重點項目盡快簽約落地,確保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重點項目不少于30個,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落地2-3個,超20億元重大項目簽約2個。與江寧濱江開發區深化實質性合作,以電子通信產業為重點,與南京產業發展交相融合、錯位發展。
在聚焦項目建設,強化項目帶動上,高新區將持續推進項目入駐并聯預審、項目竣工驗收聯審、落地領導牽頭包保調度機制,全力做好項目全流程服務工作,切實提高重點項目簽約率、開工率和轉化率。今年,高新區推進省、市重點項目69個,總投資360.8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00.1億元,其中續建華旺新材料等26個項目,新開工泰日升結構件等26個項目,儲備項目17個。
有效推進高質量發展,最根本的是聚焦科技引領,增強創新動能。張亞莉強調,高新區將重點抓好各類研發平臺建設,加快推進主導產業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尤其是搶抓國家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機遇,推動高新區與中科院、復旦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院所交流合作,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落戶;建立高層次人才團隊引進和運轉機制,實現項目、成果、專家“三位一體”落地。
關于聚焦營商環境,釋放創業活力,張亞莉指出,“高新區將繼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落實44項下放權限的各項承接保障機制,確保‘接得住、落得下、用得好’,不斷提高審批效率,努力創優‘四最’營商環境。”目前,高新區正加快推進區域評估、征收拆遷、基礎設施配套等前期工作,扎實推進“標準地”改革試點,探索“拿地即開工”模式,試行土地先租后售模式,縮短工業項目落地時間;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活動,強化項目入駐人、財、物保障;積極運用畝均效益評價結果,引導低效企業、“僵尸企業”通過資產并購重組或提檔升級,為更多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項目騰出空間。今年,全區計劃低效企業退出轉型10家,低效用地退出300畝,為實現“騰籠換鳳”打好基礎。
記者 余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