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9歲的范萬翠是西埠鎮新民村黃橋自然村人,丈夫尹付發與她同齡,兩人因大病不能干重體力活被列入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近幾年來,在當地黨委政府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通過健康扶貧、金菜地扶貧、金融扶貧、公益性崗位扶貧、產業扶貧等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自從有了禾業苗木種植合作社,我們在家門口打工,既能顧家也不耽誤農活,比在外打工強多了。”范萬翠說,通過金融扶貧小額信貸入股合作社,僅此一項年收益在3000元以上,“加上在合作社打工收入,一年下來各項收入加起來有一萬多元。”
成立于2019年的禾業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由安徽林海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創辦,近年來,安徽林海園林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思路,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吸納12戶農民為合作社社員,發展苗木經濟,帶領村民脫貧奔小康。

“目前基地已育苗200多畝、培育各類苗木500余萬株。”禾業苗木合作社理事長湯中五表示,成立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還是看好苗木的市場前景,有“錢”途,同時還能帶動周邊村民脫貧增收,社會效益顯著。
為解決合作社資金周轉困難,安徽林海園林首批投入41萬元作為合作社啟動資金,12戶農民以每戶8萬元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最大的開支是苗木、灌溉和人工工資,一年光人工工資就需要30多萬元。但無論有多大困難,我們從來不拖欠農民的一分錢。”湯中五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和縣各地以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三變改革”為目標,向貧困戶發放精準扶貧貸款,入股合作社參與分紅,鼓勵合作社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可以說,是政府提供的精準扶貧貸款幫我們合作社步入了發展正軌,沒有政府的扶持,我們合作社也走不到今天。”安徽林海園林公司總經理馬麗表示,2019年以來,林海園林與西埠鎮11個村合作發展觀賞性色塊苗木標準化種植示范項目,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其中林海公司出資650萬元,11個村共同出資550萬元,截至目前,已建成苗木基地400畝,“苗木基地將有效帶動更多的貧困村民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征程。”
記者 陳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