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上午,當涂縣烏溪鎮七房村村民王成榮裝上500公斤蟹苗,開上雙排座貨車,到鎮政府開具了通行證明,一路往當高大橋駛去。眼下,正是蟹苗銷售的關鍵時期,王成榮之前已和宣城市水陽鎮蟹苗購買者商議好,在當高大橋宣城段進行蟹苗交易。
當高大橋是當涂縣通往江蘇高淳、本省宣城的捷徑,平常來去很便捷;但因疫情防控,現在一路上要過三道關才行。第一道關在當高大橋北側,由烏溪鎮設置,卡點工作人員查看了一下通行證,又見戴了口罩便給予放行。第二道關在當高大橋南側,由江蘇高淳區設置。過了高淳便是第三道關,由宣城市設置。憑著鎮上的通行證明,僅用半個小時,王成榮便跨過兩省三地,順利和客戶完成了交易。
“通行證明這么好使,是因為縣里與高淳區、宣城市等地協調對接,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蝦蟹苗和魚藥飼料有了‘綠色通道’?!被爻搪飞?,王成榮滿面春風地說,由于年前簽好了訂單,加上“綠色通道”開辟及時,今天賣的是最后一批貨,30畝塘口共捕獲了5000多公斤蟹苗,平均每公斤售價70元,總收入36萬多元。
王成榮是村里數一數二的蟹苗養殖大戶,經營多年,沒為訂單發過愁,要不是疫情防控,無宵節前就能賣完。可村里有不少小規模的養殖戶,今年疫情影響,上門的客戶明顯減少。眼看氣溫逐漸回暖,蟹苗將要進入新一輪蛻殼期,再不出售,一年的生計就沒了著落。對此,身為黨員的王成榮爽快地加入村黨總支成立的“紅色幫幫團”。王成榮來到幫扶對象潘成鳳家,問是否已經有蟹苗訂單,老潘搖搖頭。王成榮拿出已經簽訂的蟹苗銷售訂單和客商聯系方式,幫老潘解了燃眉之急。
“有了‘綠色通道’,再加上像王成榮這樣的‘紅色幫幫團’成員出力,賣蟹苗再也不發愁了?!贝妩h總支書記劉小兵說,七房村是“中華蟹苗第一村”,全村九成以上農戶的收入都來自蟹苗產業。為保證蟹苗養殖戶的利益,鎮里緊急向上請示,由縣農村農業局統一協調,按照重防疫保生產的要求,一面加強縣內銷售力度,一面開辟通往縣外的“綠色通道”。對于縣內購買對象,要求其提前與蟹苗養殖戶取得聯系,并確定好購買苗種數量。購買對象再向居住地政府開具通行證明,同時也向七房村蟹苗養殖戶所在的各村(社區)提交信息,各村(社區)及時上報給鎮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進行審批,審核成功后方可進行進入。另外,縣外地區前來購買蟹苗的客商需在縣域出入卡點做好信息登記通行。對于無法進入縣域內的蟹苗購買者,蟹苗銷售農戶需在所在村(社區)核對身份信息無誤后,開具通行證明,由鎮農業辦簽字蓋章,即可將蟹苗送至縣域出入卡點,與縣外購買者做好對接。
截至2月19日中午,該村已銷售出去蟹苗15萬公斤,約占總產量五成,可望在3月上旬全部售罄。
記者 吳黎明 通訊員 尤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