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小年前的兩天,含山縣下了一場雪。雖然天氣預報只是雨夾雪,但到了下午3點,地上已經有了積雪,天氣愈發寒冷。在這樣的天氣里,記者走進含山縣仙蹤鎮。
作為含北重鎮,這個鎮子下轄16個村和3個社區,其中有4個貧困村。在春節即將到來的喜慶日子里,這里的村民是不是已經準備好過年了呢?
踏著地上的雨雪,走進仙蹤鎮的金洼村,迎面就遇到很多村民。他們手里拿著年貨,不時傳出說笑聲,讓安靜的村莊一下子生動起來。
貧困戶:在家門口脫貧
金洼村的辦事大廳里,扶貧工作隊隊長朱大榮,正在和貧困戶龔葉平通電話,詢問雨雪天對土雞銷售的影響。
今年53歲的龔葉平,因為先天性視弱遺傳,從小視力不好,小學畢業后就在家門口附近窯廠打磚,37歲那年徹底看不見了。2011年申請低保,2014年被識別為貧困戶,基本的生活有了兜底保障,可龔葉平卻不愿意閑著,主動找到朱大榮,申請養雞。“雖然我眼睛看不見,但我心里有把握,確定能養活養好,請放心。”
朱大榮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干部,2017年4月就來到金洼村。幾年來,他和同事們往來于溝溝坎坎,穿梭在家家戶戶,看看誰家還有啥困難。對于龔葉平,朱大榮隔三差五就會和他聊聊,問問養殖的近況和生活上的難處,不僅幫助買了養殖用的風扇,而且還幫助聯系雞的銷路。
2019年,龔葉平養雞就有7000多元的收入,加上特色種養業的補助3000元,除去雞苗、雞棚和糧食喂食外,也有近萬元的收入,實現了“養雞脫貧”。
王仁全也曾是貧困戶中的一員,他是土塘自然村人,妻子有慢性病和結扎后遺癥,本人患有高血壓、腦梗等慢性病。因為兒子去了外地,家中只有老兩口。幸運的是,村內的秸稈制粒廠給王仁全這樣的貧困戶提供了就業機會。
“打捆運貨、上機烘干的工作咱都能做。最關鍵,這是家門口的工作呀。” 王仁全的言語中流露著喜悅。
朱大榮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在秸稈制粒廠工作的有6名貧困戶及困難戶,年收入在1.5萬元到2萬元,脫貧的內生動力得到了有效激發。
志愿者:用積分換東西
“僅靠政府,渾身是鐵又能打幾根釘?仙蹤鎮提升了村民在扶貧志愿服務中的參與熱情,得到了村民的積極支持和參與。”五里村黨總支書記凌祖江的話語擲地有聲。
在村里,記者走進了全市首家“扶貧志愿者愛心超市”。超市的面積不大,貨架上整齊地擺放著洗發水、牙膏、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每件商品下方都標注著對應的積分。但仔細一看,很多貨架已經空了。
“愛心超市實行積分兌換制,參與者將獲得一個‘愛心存折’,需要通過開展扶貧等志愿服務活動獲取積分,用來領取這些商品。貨架的上東西越少,說明參與的志愿者越多。”凌祖江說。
凌祖江介紹,為保障扶貧志愿者愛心超市規范有序運行,五里村還研究制定了《五里村扶貧志愿服務超市積分管理細則(試行)》,成立以村書記為組長的志愿服務積分管理工作組,并設積分管理員1名和監督員2名,保證積分獲取兌換的公開公正公平。
鎮干部:用產業去扶貧
2019年,仙蹤鎮引進了“新鮮物件”——植保無人飛機。六衖村、金洼村和駱集村利用項目資金,各購買4臺植保無人飛機。
而這些無人飛機只是仙蹤鎮乃至含山縣產業扶貧一個縮影。仙蹤鎮鎮長孟祥展介紹,在到村產業上,駱集村、金洼村和五里村整合項目資金190萬元,在長山村共建180畝的茶葉種植生產基地,一期70畝,目前茶葉栽植工作已結束。在到戶產業上,仙蹤鎮共有557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其中達省標475戶,現已完成驗收工作,補助款125.5455萬元已發放到位。
數字最枯燥,但最有說服力。仙蹤鎮貧困戶共計1713戶3752人,五里、六衖、駱集、金洼4個貧困村2017年已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已下降到0.876%,脫貧成果顯著。其中2014-2019年已脫貧1711戶3744人,穩定脫貧戶178戶337人。
離開仙蹤鎮的時候,雪依然沒有停。“瑞雪兆豐年,好日子還在后頭哩!”一位仙蹤鎮扶貧干部突然說了一句。
說完,記者笑了起來,周圍的村民也笑了起來,笑聲回蕩在映著雪色的鄉鎮,透露著濃濃的暖意。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程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