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勢而上 順勢而為 踔厲奮發 勇毅前行
奮力譜寫鄭蒲港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剛剛過去的2024年,鄭蒲港新區錨定打造安徽江海聯運樞紐中心的目標,堅持以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牽引性抓手,緊盯“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貿”持續發力,堅持運用“七未”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乘勢而上、順勢而為,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譜寫鄭蒲港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發展成效亮點紛呈。
回望過去,令人振奮;展望未來,豪情滿懷。
2025年,新區將把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牽引性抓手,運用“七未”理念統籌發展全局,以“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貿”為重點,解放思想、守正創新,真抓實干、奮勇爭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做強產業、做優環境、做活經濟。
2024年鄭蒲港新區成績亮點紛呈
招商態勢持續向好
招商引資決定了一個地方未來發展的增量,誰擁有優質的增量,誰就會搶占先機、把握主動、贏得未來。
2024年2月7日,鄭蒲港新區召開招商引資工作高質量發展會議,對招商引資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并成立了產業發展專班,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
2024年3月15日,全市招商引資“一季度開門紅”鄭蒲港新區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舉行,12個項目集中簽約。
新區抓牢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聚焦“1+1+N”產業集群發展,能源電子、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等產業集聚發展,工業車輛、外貿物流、工程機械等新賽道、新領域不斷開辟。全年引進豐揚鋼構、中儲糧、紫江新材料等億元以上項目45個,其中重大項目8個,總投資87.7億元,制造業項目27個、供應鏈和現代物流項目8個、綠色食品項目5個,實際利用內外資分別達97.9億元和664.2萬美元。
項目建設勢頭強勁
2024年12月16日,中聯重科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一期)開園儀式在新區舉行。這座新投產的世界級新標桿園區將以國際化、智能化、生態化引領基礎施工機械行業的未來發展。該園區應用5G、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技術,實現全面的端對端和數字化管理,共擁有自動化、智能化產線 24條,下料、焊接、機加、涂裝、裝配全流程智能生產,產品一次合格率和關鍵數據采集率均達100%。
2024年12月25日,走進巢馬城際鐵路鄭蒲港站施工現場,只見施工車輛穿梭在工地,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鄭蒲港站于2024年4月17日正式開工,12月29日站房主體結構封頂,下一步將進行屋面及裝飾裝修剩余工作。
2024年,新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對重點項目實行全過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重點項目建設熱度不降、力度不松、速度不減,謀劃儲備項目200個,總投資1808億元,項目數、總投資分別增長9.3%和4.1%,獲批排水防澇工程1個中央預算內項目,城市污水管網工程1個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鄭蒲港醫院一期2個專項債項目,累計爭取上級資金2.5億元。中聯重科一期項目順利開園,眾力新能源叉車整車下線,站前廣場TOD、杰氟新材料等項目加速建設,新開工項目53個,竣工投產項目38個,投資完成率達130%,開竣工率分別為117.8%和131%。
開放水平顯著提升
2024年8月7日,馬鞍山綜保區大門口,66輛裝有進口紡織設備的集裝箱貨柜車有序排隊過卡進入保稅倉,平均每輛車過卡時長不超過6秒。這也是馬鞍山綜保區開啟通關服務以來,一票報關單入駐車次最多的貨物。該批設備通過江海聯運運至鄭蒲港港口報關入區倉儲,充分發揮了綜保區“區港聯動”與“智慧通關”的優勢。
在皖江北岸“第一港”——鄭蒲港,這里一片繁忙景象,巨大的龍門吊升降騰挪高效運轉,滿載集裝箱的航運貨輪來往穿梭,一批批貨物從這里開啟“漂洋過海”的旅程。“我們每天會根據當天的訂單量具體分配人員與設備,確保港口全天候上下貨物順暢。”安徽省鄭蒲港務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徐征介紹說。
新區全力推動“大港口”發展,積極謀劃多式聯運項目,編制一期碼頭改擴建和鐵路連接線可研分析,啟動180萬立方米港池清淤工程,肉類指定口岸實現常態化運營、進港貨物達218.75噸,港口吞吐量、鐵路貨運量均創歷史新高。鄭蒲港港區貨物吞吐量達2300萬噸;鄭蒲港碼頭吞吐量完成241萬噸,其中集裝箱6.9萬標箱,同比增長60%,外貿集裝箱量占比接近九成;鄭蒲港鐵路貨運量完成75萬噸,是2023年全年的2.9倍。
新區全面搭建“大物流”體系,頂格推進大物流專班建設,與合肥市、省港航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飛地”港口;依托飛遠物流、中外運等物流企業,持續深化與上海港、洋山港、寧波港等沿海大港合作,鄭蒲港碼頭進出港突破900航次,集裝箱、糧食吞吐量分別增長60%和28%。
新區不斷提升“大外貿”水平,扎實推進綜保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發揮保稅貨物集拼優勢,大力開展新能源汽車、光伏組件、白色家電等內外貿業務,先后引進Smart KD件、六維云機柜、通浩美妝1210等保稅項目6個,完成Smart汽車2703輛901個集裝箱、隆基光伏300個高柜批量出口,綜保區考核進入全國百強、排名提升23個位次,外貿進出口額完成74.85億元,跨境電商貿易額完成5.3億元、增長20%。
體制機制不斷激活
新區以先行先試的主動、敢破敢立的決心,強化市場思維,以完善管理體制、厘清政企邊界、加強人才選用等為核心,積極探索“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基本構建起“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的新管理體制。
為順應“管委會+公司”改革工作,新區以安徽天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為主體,組建設立馬鞍山鄭蒲港新區城市建設有限公司等5個全資子公司,承擔投資融資、產業培育、“雙招雙引”、資產運營、項目建設和專業化公共服務等職能,逐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機制,構建起“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的新管理體制。制定了《鄭蒲港新區管委會內設機構整合總體方案》,以經濟發展為主線,推行“扁平化”管理,逐步將管委會由“大包大攬”轉向專注戰略研究、統籌協調、規劃編制、產業發展服務等職能。
新區不斷強化人員配備,面向社會公開選聘管理型、專業型人才,引進大型私營、國企高層管理型人才,面向新區各內設機構、實體化運營公司開展國有公司崗位選聘工作,制定實施《鄭蒲港新區內設機構競聘實施方案》,推動內設機構整合。
2024年,新區獲得安徽省畝均效益領跑開發區、全市“暖民心行動”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安徽天門控股集團獲得主體信用“AA+”評級、“全市安全生產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在全國綜合保稅區績效考核排名較上年上升23個位次。
民生保障扎實有力
2024年11月8日,新區組織帝顯電子有限公司、富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紫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新區企業參與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2025屆畢業生馬鞍山市重點企業專場招聘”活動。招聘會現場,企業針對公司背景、福利待遇、發展空間和崗位需求等進行了詳細介紹,提供了涵蓋產品運營、工程師、技術員等專業方向的校招崗位,吸引了眾多畢業生前來求職。
走進位于新區鎮淮公園東側的鎮淮花園小區七、八期安置房建設項目現場,只見一片火熱的施工景象。七期項目工地上,8棟安置房主體施工齊頭并進,全部建至12-13層。“為了確保春節前主體結構全部封頂、2025年年底竣工交付,我們每天都有300多人參與施工,在保障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緊推進安置房項目建設。”承建單位十七冶住建分公司項目部經理李偉烽說。
新區不斷強化社會保障,組織開展春風行動“2+N”線上線下招聘會112場,新增城鎮就業2223人,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910萬元。鄭蒲港醫院項目加速建設,發放低保、醫保、養老、撫恤、雙擁等各項補助1.04億元,完成“民轉公”1個、新建及改擴建幼兒園2所。深入推動“民聲呼應”走深走實,受理12345訴求3937件,一次滿意率達99.75%,位于全市第一方陣。
黨建引領凝聚合力
劉云加退休前是一名村干部,因為在群眾中有一定的威望,退休后就成了錦秀華府小區黨群驛站的調解員。每天,劉云加都會準時來到姥橋鎮新蒲社區錦秀華府小區“老劉調解室”,隨時準備傾聽群眾反映的問題。“群眾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到我這來反映,能解決的我會幫助解決,解決不了的就上報到社區,社區每月5日都會召開圓桌會議,研究村民反映問題的解決辦法。”劉云加說。
馬鞍山禾美環保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咨詢與工程運維、檢驗檢測、數字信息三條業務線為發展方向的綜合性企業。“公司在新區指導下,創建‘1+2+3黨建工作法’,以黨建引領企業經營發展,以企業經營發展促黨建提升,堅持發展創新技術,提升服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引領黨員職工在崗位上干出新業績。”該公司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李登峰說,下一步,公司將不斷抓好黨員隊伍建設,激發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形成學習榜樣、趕超先進的良好氛圍,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公司高質量發展。
黨建興則事業興,黨建強則發展強。2024年,新區扎實開展“舉旗幟、當先鋒、亮身份、樹品牌”主題實踐活動,把黨建引領融入經濟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中,切實將黨組織延伸到底、治理路徑暢通到底、服務觸角覆蓋到底,將基層黨建工作的諸多“難點”轉變為“亮點”。新區先后獲得安徽省微黨課征集展播活動三等獎、全市“暖民心行動”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2025年鄭蒲港新區會更拼
突出產業升級在提升發展質效上奮勇爭先
推動招商引資提質增效。聚焦能源電子、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現代物流等特色產業,圍繞行業頭部企業、鏈主企業、鄉賢企業招大引強,力爭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5個、20億元以上項目1個,項目總投資突破100億元。
推動園區產業提檔升級。聚焦“1+1+N”發展戰略,謀劃布局激光智能制造、循環經濟、臨港建材裝備、冷鏈物流加工、臨港糧食加工儲運、外貿經濟6大產業園,力爭全年引育中聯重科、紫江集團等龍頭企業上下游項目5個,新增能源電子企業10家、裝備制造企業22家、綠色食品企業5家、外貿物流企業8家。大力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循環經濟等新興產業。
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效。動態完善項目儲備庫和項目實施計劃,全年謀劃項目220個,爭取16個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和全省大盤子。全年計劃實施重點項目133個,推動48個項目開工建設、30個項目竣工投產。
突出改革創新在激發市場活力上奮勇爭先
深化體制改革強內力。深入推進“管委會+公司”改革,建立健全政企溝通協商機制,支持天門控股集團做強市場化產業投資運營工作。實行“大部門、扁平化”管理,完善機構設置,提高工作效能。
強化科技創新添動力。深入推進科技創新三年行動,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打造新材料科技研究院、新能源概念驗證中心。做大做強創投母基金,大力引進科技型領軍人才和緊缺型產業人才。
優化營商環境增活力。全力支持保障民營企業發展,高標準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和“無證明城市”建設,常態化開展“一企一策”為企解憂活動,加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政策兌現力度。大力支持企業推進“智改數轉網聯”,用好用活智慧園區平臺。
突出平臺優勢在擴大對外開放上奮勇爭先
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發揮綜保區保稅貨物集拼優勢,圍繞大宗商品進出口和“保稅+”業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培育跨境電商新業態,積極拓展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冷鏈物流、網絡貨運等新業務。持續深化自貿聯動創新,扎實推進通關便利化改革。
提升口岸集疏運能級。大力實施多式聯運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鄭蒲港一期碼頭升等和改擴建,啟動二期碼頭建設前期工作和鄭蒲港鐵路專用線延伸工程。發揮“區港聯動”“鐵水聯運”優勢,加密班輪航線,拓展貨源渠道。
加快區域一體化發展。建立健全融入南京、合肥常態化對接合作機制,加快推動與合肥市、省港航集團共建“飛地港口”,積極創建國家物流承載城市。強化與周邊大港交流合作。探索推進貨物集結、分撥節點建設,全力保障LNG船首航靠岸。
突出生態優先在建設美麗新區上奮勇爭先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扎實推進長江生態修復。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推進“生態工業園區”和“無廢城市”創建工作。
推動城市有機更新。加快起步區產業能級和功能品質提升。加快推進站前廣場TOD、農村飲用水、萬妝湖路等重點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大力實施“五統五促”試點工程。持續加大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突出民生為本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奮勇爭先
強化社會保障。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全面加強教育、醫療、衛生服務保障。
辦好民生實事。大力實施“民生實事”工程。推深做實“皖美紅色物業”建設。
做強文旅事業。深入挖掘李白文化、紅色文化資源。加快姥長村田園綜合體、七成村田園風光等農旅項目建設。優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
突出安全穩定在強化社會治理上奮勇爭先
堅決筑牢社會治理防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用好“六尺巷工作法”,加強信訪源頭治理和信訪積案化解,嚴格落實信訪“門診”制度和領導干部帶案下訪機制。
堅決守住安全發展底線。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持續完善防汛抗旱、防震減災、地質災害、森林防火等預警監測和應急預案。從嚴抓好食品藥品監管。
堅決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加快推進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化解。
突出黨建引領在加強自身建設上奮勇爭先
抓好政治建設,永葆忠誠本色。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自覺把講政治、抓落實貫穿園區工作全過程,胸懷“國之大者”,保穩定、謀發展、惠民生、促開放,不折不扣推動上級各項決策部署在新區落地見效。
抓好法治建設,擦亮履職成色。全面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提高依法決策水平。扎實做好巡視巡察反饋問題整改“后半篇文章”。
抓好作風建設,提升效能亮色。大興調查研究,推動工作重心下移、服務前移。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時刻保持“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勁,拿出“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勁頭,經常性對照檢視“五問”,推動園區工作質量效能不斷提升。
抓好廉政建設,恪守廉潔底色。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紀學習教育,馳而不息糾治“四風”,持續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