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100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197家,高新技術企業135家,以制造業見長的博望區,如何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賽道上再創輝煌?“智改數轉網聯”是博望區給出的答案。
一條生產線,近20道工序,卻只需要幾個工人;一臺電腦,一個鼠標,就能控制生產環節……博望區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以下簡稱“智改數轉”),以產業鏈龍頭企業示范引領,支持中小企業面向關鍵制造環節探索轉型路徑,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不斷提升產業集群綜合競爭力。
數字賦能,發展動力強勁。2023年,博望區工業互聯網平臺獲2023年數字中國創新應用建設方案,《博望區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實踐》入選2023數字中國創新應用建設創新案例;博望區入選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區、榮獲“中國折彎刃口模具制造基地”稱號、成功申報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試點(機床);博望區《以“畝均”評價英雄 以金融“貸”動未來》入選全國優秀實踐案例;博望高新區榮獲“2023年安徽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博望區成功入選安徽省2022年度制造業發展綜合10強區、增速10快區。
▲博望區航拍圖
“數字大腦”重塑傳統產業
2023年,馬鞍山市海天重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數字孿生工廠建設和能耗數據監測兩大智能制造場景應用,入選工信部年度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名單。同時,該企業還榮獲2023年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優質鑄件金獎特別獎,全國僅8家企業獲此榮譽。
海天重工是博望區一家鑄造企業,過去其生產過程主要以手工、重體力為主,2022年公司引入了智能化生產線,實現“智”和“質”的雙重改變。
▲海天重工生產車間
“以前取料、配料靠人工,難免會有誤差。現在全部自動化操作,輸入‘配方’,機器自動到各個配料口抓好料,然后加到爐子里。”指著車間內一排像漏斗一樣的配料出口,公司技術部負責人舉例說。
用“數字大腦”來重塑傳統產業,博望區行動的并不只是海天重工一家企業。
新春伊始,安徽力源數控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又捧回了一項榮譽——“馬鞍山市數字化車間”。
作為國內最早研發生產數控折彎模具及剪板機刀片的專業廠家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力源公司已成為中國重點骨干模具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22年初,力源公司開啟數字化轉型,導入“精益管理”模式,通過對生產要素、管理要素等優化組合,用近一年的時間完成了旨在最大程度減少浪費、提高效益的工作布局。現場管理更加精細后,公司又于2022年10月開展了面向企業車間的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升級,建立基于5G網傳的柔性化、可視化、層級化的生產流程,實現過程檢驗、工藝流轉、設備運行、人員分配等全流程溯源。
“項目建成后,可新增年產1000套精密數控折彎模具及裝備的產能。”公司副總經理張先進介紹道。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新技術、新應用的融合和演進,小而散的傳統制造業迎來新發展機遇。博望區堅持以產業為基,大力推進制造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分行業、分批次推動企業“智改數轉”,出臺了《關于支持博望高端數控機床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的若干政策(暫行)》《博望區產業創新升級三年行動計劃(試行)》《博望區工業經濟提質增效扶持政策》等,支持博望高新區創建省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
2023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6億元,增長7%;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8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0%;深入開展制造業倍增攻堅年活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9%;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施亞迪智能裝備、能晶激光等重點技改項目,技改投資增長46.3%。
“招大引強”當好引領示范
一條生產線,18道工序,只有8個工人,卻能平均日產空調壓縮機1800多臺。走進奧特佳科技有限公司裝配車間,干凈整潔的廠房內,3排綠“玻璃柜”引人注目。走近一瞧,原來每排玻璃柜便是一條生產線,一個柜子就是一道工序。“柜子”不大,生產效率卻著實不錯。“2023年,我們的產量達到67萬臺,同比增長10%左右。”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道。
這樣的生產效率,是基于奧特佳網絡智能化生產控制平臺實現的。該平臺于2020年開始建設,2022年底完成,總投資1026.86萬元,擁有相關專利18件,平臺連接工業設備166臺套,擁有工業機理模型7個,工業APP數量5個。平臺連著設備,實現了生產過程的智能化、自動化。
奧特佳是博望區招商引資企業,企業成功落地投產是博望區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大力推進智能化升級改造,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博望區聚焦優勢產業補鏈強鏈擴鏈,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產業扶持政策支持,2021年以來共招引5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8個,其中順博合金、美利信、愛柯迪等“兩新”企業11家(上市企業6家、準上市企業3家),總投資351億元,預計達產產值400億元,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初步形成。
其中,2023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5個,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3個,連續4個季度榮獲全市招商引資“賽馬”冠軍。瑞通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44個項目開工建設,海螺綠色新材料等18個項目加快推進,騰亞精工等16個項目竣工投產。
大項目、好項目落地開花,數字化車間、數字化生產線次第建成,博望區制造業轉型升級邁出“加速度”。
▲喬崴進(安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互聯網平臺”夯實轉型基礎
“管理員通過平臺,能實時查看庫存余額、庫存過期、安全庫存、庫存積壓、呆滯庫存等情況,能第一時間做出有效應對。”打開安徽省通快數控機床制造有限公司iMOM系統庫存管理平臺,倉庫內貨物情況一目了然,公司總經理張正飛介紹道。
通快公司是一家研發、生產、銷售數控折彎機、數控剪板機、卷板機、折彎機、剪板機等機器設備的企業。公司半成品庫存較多,一方面因線下查找盤點人力有限,庫存余量難以高效利用,公司產能跟不上實際需求;另一方面,因整體庫存管理不到位,部分成品、半成品采購過剩,導致庫存積壓。
為優化庫存管理,通快公司接入博望區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線了iMOM系統庫存管理體系,實現了庫存結轉流水實時留痕與信息共享,企業生產自動匹配已有庫存子物料,算法同步采購計劃與生產計劃的目標。
博望區制造業企業眾多,為加快全區企業轉型升級,2021年開始,該區深入推進工業智能制造,打造博望工業互聯網平臺。
博望工業互聯網平臺由1個區域工業互聯網基礎平臺,1個區域公共服務門戶,N個企業數字化轉型工具及解決方案組成,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微服務等技術手段,全面推動產業鏈橫向和縱向集成,加快特色產業“數改智轉”,引導企業數字化轉型。
同時,博望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了“政府+企業”雙側應用。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匯集的畝均評價、政策服務、供需對接以及交易市場等豐富數據資源,通過產業分析模型構建,實現政府對區域內工業發展精細化監測和管理。
▲博望區工業互聯網平臺
截至2023年底,博望區已有112家重點工業企業3269臺重點生產設備數據聯網上平臺,打造典型企業應用落地場景6個,培育認定省級智能工廠1家,市級智能工廠1家,省、市數字化車間(生產線)25個。基于平臺的解決方案“樣板”已服務本地企業218家,實現供應鏈信息撮合縮短交易周期20%以上。
2024征程再起,博望區將圍繞“156”行動計劃,即持續推進制造業倍增,大力開展五大會戰、六項提升行動,其中就包括數字博望與科技創新提升行動,力爭各項工作邁入全省第一方陣、走在前列。以數字變革塑造面向未來的發展新優勢,博望區正緊緊依靠數字賦能,撬動制造業全面轉型。
一個更有發展活力、更具發展前景的博望,已款款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