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運動,快樂源于健康。
今年以來,我市圍繞“快樂健身”暖民心行動要求,深度關注群眾健身需求,加快補齊健身設施短板,積極開展健身宣傳指導,創(chuàng)新全民健身活動內容,著力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切實讓群眾健身有場地、參與有活動、運動有快樂,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健身有場地——
加快構建“15分鐘健身圈”
“我們小區(qū)規(guī)劃建設比較早,沒有配套健身設施,要想鍛煉就得出小區(qū)滿處找。”對于家住牡丹園小區(qū)的居民楊來忠說,曾經(jīng)想在家門口找個合適的地方健身鍛煉都是奢望。
近日,隨著嶄新的全民健身路徑在園中苑廣場建成并投入使用,楊來忠和鄰居們在家門口就能盡情享受體育健身設施給他們帶來快樂。“現(xiàn)在好了,有了場地,有了器材,大人能鍛煉,小孩能玩耍,黨和政府真是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實事、大好事!”小區(qū)居民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體育健身需求為出發(fā)點,積極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zhàn)略,加快體育強市建設步伐,努力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今年以來,為落實“快樂健身”暖民心行動部署,我市加快完善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明確通過對已配備健身設施的住宅小區(qū)進行全面檢修補配,對未配備健身設施的住宅小區(qū)按照群眾需求配備,對行政村健身設施升級改造,對新建住宅小區(qū)嚴格按標準配建,加快城市健身步道建設等途徑,加快構建“15分鐘健身圈”。
其中,讓楊來忠和鄰居們走出家門就可以健身的園中苑廣場全民健身路徑就是我市今年新建的體育設施之一。“此項工作既是省定民生實事‘15分鐘健身圈’的要求,也是市級民生實事工作事項,更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 市體育局群體科科長李君介紹,今年,市體育局投入近100萬元在全市新建了32處體育設施,其中包括居住小區(qū)、行政村設施29處,市體育中心新建二代智慧健身廣場1處,幸福廣場、園中苑廣場新建全民健身路徑2處。
古風長廊、詩意屏風、健身廣場……在老舊小區(qū)改造中,隨著原本破舊的違法建設被依法拆除,常青路開啟了華麗蛻變,展開一幅處處是“景”、人景相融的畫卷。在老舊小區(qū)改造中,我市將補齊健身設施短板作為其中的一項重點內容予以推進,讓居民能夠就近健身、樂于健身,實現(xiàn)全民健身。
每當夜幕降臨,慈湖河兩岸熱鬧非凡,兒童活動場地笑聲陣陣,健身步道人來人往,智慧廣場動感十足……今年以來,我市加快推進慈湖河體育公園建設,建成了標準足球場地1片、籠式足球場5片、籃球場7片、網(wǎng)球場2片、門球場1片、兒童活動場地3片、智慧健身廣場3片、拔河場地1片、智慧健身步道12.9千米及停車場、體育文化雕塑等配套設施,讓周邊居民有了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我們每天晚上都來這邊健身,這里的健身器材很齊全,景色也好,最主要離家近,很方便。”家住國際華城小區(qū)的居民陶燕是慈湖河體育公園的常客,說起這里的變化,她豎起了大拇指。
參與有活動——
依托活動載體豐富健身內容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10月1日,在2022年全市“奔跑吧·少年”兒童青少年主題健身活動中,來自我市青少年業(yè)余體校項目隊及21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600余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了體育舞蹈、跆拳道、小輪車等體育項目表演,充分展示了陽光、健康、快樂、向上的精神風貌。
緊緊圍繞蔬博會主題,依托歡樂跑的形式,進一步推廣全民健身,宣傳和縣旅游,助力“蔬”寫新篇章,11月19日,在2022安徽和縣·長三角城市快樂健身跑活動中,從臺創(chuàng)園到浮沙圩濕地公園,300余名跑步達人一邊享受健身帶來的快樂,一邊實景體驗和縣蔬菜產業(yè)發(fā)展、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和濱江濕地景區(qū)的初冬美景。
健身氣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深受我市廣大健身愛好者的歡迎。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健身氣功活動站點近100 個,習練人數(shù)達萬人以上。11月22日,在2022年全國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安徽省主會場活動中,伴隨悠揚樂曲聲,身著統(tǒng)一服裝的健身氣功愛好者們張弛有致、氣定神閑,動作整齊劃一,表演了八段錦、五禽戲、十二法等功法,充分展現(xiàn)了馬鞍山健身氣功運動者的整體素質,以及健身氣功這一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精神內涵。
今年以來,我市積極依托活動載體,全面豐富群眾健身內容,持續(xù)深化“一縣(區(qū))一品”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連續(xù)舉辦以龍舟、拔河、健身氣功、體育舞蹈為主的特有品牌賽事,結合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由各社區(qū)、村牽頭,組織居民開展乒乓球、登山、籃球、足球、廣場舞等群眾性文化活動,邀請體育活動愛好者參加,選拔廣場舞、武術等節(jié)目進行活動展演……隨著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參與全民健身的人群不斷增加,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熱潮涌動一江兩岸。
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以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作為中心任務,不斷完善體育設施,有效開展健身活動,激發(fā)和調動人民群眾參與體育健身的積極性,讓運動健身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運動有快樂——
強化指導服務助力科學健身
9月23日,在市文明辦、市體育局聯(lián)合開展的科學健身指導志愿服務活動中,市瑜伽協(xié)會的專業(yè)導師走進雨山區(qū)安民街道萬達社區(qū)瑜伽公益課堂,為學員講解瑜伽練習的基礎知識,一招一式地指導動作要領。“開設瑜伽公益課堂,旨在進一步推進‘快樂健身’暖民心行動,滿足居民多元化體育健身需求。”社區(qū)工作人員說,專業(yè)瑜伽指導老師的到來,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健康生活,愉悅身心。
為了讓廣大群眾健身更科學,圍繞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升群眾健身普及水平,我市持續(xù)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推進市、縣(區(qū))兩級科學指導體系全覆蓋,不斷壯大科學健身指導志愿服務隊伍,常態(tài)化組織開展群眾喜愛的體育項目培訓。全市各縣區(qū)載體積極建立各級體育協(xié)會,培育發(fā)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協(xié)會、社區(qū)體育俱樂部等基層體育組織;發(fā)揮企事業(yè)單位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建設一批全民健身工作人才培訓基地,加大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各級體育工作者的培訓力度,并通過科學指導中心常態(tài)化運行,開展國民體質檢測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開具個性化運動“處方”,為群眾提供便捷的科學健身指導服務。
開學后,課后延時服務的體育舞蹈課成為師范附小東方城校區(qū)406班的葉紫萱小朋友最喜歡的課程。“我喜歡跳舞,我感覺跳舞的時候我就變成了輕盈的精靈,自由自在的。”葉紫萱說。
助力“雙減”政策落地,推動體教融合發(fā)展,我市廣大社會體育指導員積極走進中小學校,開展體育志愿服務活動,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希望孩子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強身健體。”周道勤同學的家長說,政策引導之下,家長們的觀念也在改變,現(xiàn)在大家不僅關注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更強調孩子身體健康,希望孩子們在專業(yè)老師的科學指導下收獲快樂、收獲成長。
市體育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推動體育協(xié)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常態(tài)化組織開展群眾喜愛的體育項目培訓,加快構建科學健身指導服務體系,引領廣大群眾科學運動、快樂健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