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搶了!哪吒天津人!小孩哥姓名,哪吒,天津陳塘(今河西陳塘莊)人,小學在讀。” 天津文旅發布的這一視頻,只是多地爭搶哪吒IP中的一例。哪吒再次歸來,成為2025年春節假期的一大熱點后,天津、宜賓、江油、南陽等多地希望與這一“頂流”搭上關系。
近年來,只要有熱點出圈,“蹭熱點”幾乎成為相關各地打開文旅“流量密碼”的標準動作。那些可能帶來“潑天流量”的存在,無論是大紅的電影與游戲,還是特色美食、節慶活動,只要可以吸引流量,各地文旅部門都會上演一輪又一輪的借勢營銷。這樣做的邏輯不難理解: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流量即資源,熱點即機遇。通過蹭熱點借勢借力,地方文旅可以迅速吸引流量,提升知名度,樹立目的地品牌的良好形象,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文旅行業的借勢營銷無可厚非,只是想蹭好熱點并不容易。實際操作中,個別地方的借勢行為過于想當然,投機心態比較重。比如生搬硬套、牽強附會地將本地與熱點事件強行關聯,不在本地特色和實際吸引力上做文章,只想借助表面功夫賺快錢;還有的為了博眼球制造低俗、惡搞甚至不惜編造離奇的傳說。這種“硬蹭”“惡蹭”行為不僅會損害地方形象,還可能對當地的文化生態造成負面影響。
事實上,理想的蹭應該是借勢而非復制,創新而非模仿。熱點事件往往具有較高的關注度,但如何將這種關注轉化為實際的旅游消費,需要系統化思維和長期化布局,打好跨界融合牌,以全面提升取勝。理想的借勢營銷,不僅需要“噱頭”,更要有實在有力的內容支撐。熱點事件往往具有偶然性,其背后依托的核心競爭力才是關鍵。“蹭熱點”的最終目的,是將其轉化為地方文旅的長遠價值。
可以通過“蹭熱點”,實現熱點事件與本地資源的無縫銜接。比如,一些擁有獨特民俗文化的地方,可以通過打造沉浸式體驗項目,將文化與旅游深度結合。再比如,結合熱點開發“非遺+旅游”“藝術+旅游”之類的文化創意產品,將文化內涵注入旅游體驗之中,從而實現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
而且,“蹭熱點”絕非單純的宣傳推廣,它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需要從目的地建設、產品創新開發、營商環境優化、公共服務提升到基礎設施改善等多方面協同推進。比如,在推出某項活動或產品時,首先要注重產品的創新性,避免簡單的復制和模仿;其次要考慮目的地的承載能力,包括交通、住宿、餐飲等基礎設施是否完善;最后,要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和完善公共服務,提升游客的整體體驗。“蹭熱點”還要考慮長遠,不能只是一錘子買賣,需要探索將熱點轉化為可持續的文旅發展動力。
文旅行業的“蹭熱點”絕非一時的流量狂歡,而是一場需要戰略眼光和系統化思維的長期戰役。相比熱點的抓取利用,城市的服務態度、文化氛圍和營商環境的提升與優化可能更加重要,也需要長期的堅持。(作者楊勁松,中國旅游研究院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