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至11月,全省億元以上在建徽商回歸項目738個,實際到位資金1229.8億元,同比增長30.7%——
徽商回歸更活躍
近日,在廣東廣州的廣船國際碼頭,一艘名為“BYD HEFEI”的滾裝船下水遠航。
這是比亞迪第三艘滾裝船,以合肥工廠命名。首次遠航,它搭載了近5000輛新能源車駛向歐洲。
說到比亞迪合肥工廠的建立,“安徽速度”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項目從初步談判到正式簽約,僅耗時23天;從簽約到開工建設,只用了42天;從開工到投產運營,僅歷時10個月。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說:“安徽省是一個富有魅力的地方,比亞迪在安徽優良的產業環境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言語之間,是對家鄉發展的肯定,是對參與家鄉發展的決心。
以王傳福等企業家為代表,國內外的徽商企業家投資安徽漸成趨勢,正在成為這些企業和企業家的一種戰略性的選擇和布局。安徽憑借優良的營商環境、優惠政策和巨大商機,不斷吸引產業回歸、資金回流、人才回鄉。徽商,已經成為安徽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如今,國內外的很多徽商企業家深耕新興產業的熱門賽道,企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這對安徽的發展來說,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比較優勢”。廣泛吸引廣大徽商企業家在安徽布局更多產業項目,也是安徽推進制造強省建設、加快建設更具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的重要發力方向。
近年來,更加活躍的徽商回歸勢頭,是徽商企業家和家鄉安徽,在最好的時候的一場最合乎時宜的“雙向奔赴”。
以億元以上項目為主
回望剛剛過去的2024年,徽商返鄉投資的項目不斷。
先導集團與合肥新站高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先導科技將以新站為重心,充分發揮自身稀散金屬全產業資源整合能力,引入項目投資超250億元,加速布局半導體、醫療、稀散金屬、紅外與激光材料、薄膜材料、設備及核心零配件等相關業務板塊。
鮮豐水果(安徽)智慧冷鏈物流園項目落戶肥東縣。項目總投資約2.6億元,占地面積約100.86畝,運營后預計輻射門店數量超過 3000家,水果吞吐量可達50萬噸,直接帶動地方就業逾千人。
來自安徽省合作交流辦的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1月,徽商回歸保持較快增長。全省億元以上在建徽商回歸項目738個,實際到位資金1229.8億元,同比增長30.7%,占安徽全省利用省外資金9.1%;新入庫億元以上項目645個,實際到位資金969.4億元,占徽商回歸項目資金78.8%,表明徽商回歸的投資項目以億元以上的較大體量項目為主。
在建徽商回歸項目到位資金排名前五的市依次為蕪湖、合肥、阜陽、滁州和安慶,5市到位資金共598.6億元,占總到位資金48.7%。
在建徽商回歸項目到資來源地排名前五的省份為江蘇、上海、浙江、廣東和重慶,實際到位資金1109.8億元,占全省比重90.2%。
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安徽十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相關投資項目紛至沓來。
全球徽商組織超500家
2023年12月,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推動下,徽商總會成立。
過去一年,徽商總會多次在省領導帶隊下,調研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徽商企業,推動徽商回歸。
不僅是徽商總會,如今分布在全球的徽商組織已成為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橋梁和文化與經貿往來的平臺,更是徽商回歸的重要載體。
以上海市安徽商會為例。2024年,商會多次組織會員企業前往淮北、池州等地,促進在滬徽商返鄉投資。2024年6月,上海市安徽商會還組織開展了“徽商出海”東南亞行,考察泰國、越南、馬來西亞三國,參訪泰國正大集團、海爾泰國工廠、安美德工業園、越香工業園、奇瑞汽車馬來西亞工廠等,與泰中友好協會、泰國安徽商會總會、越南安徽商會等主要負責人座談交流,了解當地產業情況、招商政策,學習當地知名企業經營心得、中國企業出海經驗,積極為企業出海發展搭建橋梁。
《徽商發展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共有各類徽商組織528家,其中,在國內注冊成立的安徽商會、徽商商會、安徽企業商會、徽商聯合會、經濟文化促進會等共計228家,安徽省16個地級市的省外異地商會188家,安徽省16個地級市所轄縣(縣級市)的省外異地商會78家,海外徽商組織34家。
除了民間組織,安徽省委、省政府也不斷舉辦相關活動促進徽商回歸和資源對接。
早在2003年,安徽就舉辦了首屆中國徽商大會暨徽商論壇,2005年又成立了安徽國際徽商交流協會。此外,還舉辦了中國(國際)徽商大會、徽商論壇、天下徽商圓桌會議等活動,這體現了對安徽省外徽商企業家的高度重視,對徽商企業家在安徽聚合要素資源、提升發展熱度、推進產業升級等方面作用的看重和倚重。
家鄉抓發展、謀發展的進取與務實態度,不僅在徽商企業家間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更強化和牽動著海內外徽商企業家回報家鄉的桑梓之情。
去年5月28日,在2024年度“投資安徽行”活動期間,安徽舉辦徽商回歸懇談會,誠邀各地商會會長、秘書長、徽商企業家們回家,為家鄉的發展建言獻策,并參與到家鄉的產業建設中。
打好“兩張牌”
越來越多的徽商回歸,是安徽久久為功的必然結果。
早在2013年,安徽就提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推動徽商“鳳還巢”;對徽商回皖投資,實行招商引資同等待遇。
2015年,安徽把推動徽商回歸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寫入全省招商引資方案。
2021年,安徽把“雙招雙引”“徽商回歸”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戰場”,運用市場的邏輯謀事、資本的力量干事,形成項目、資金、人才等各類高端資源要素匯聚的強大引力場。
2023年和2024年,安徽連續舉辦兩屆“投資安徽行”,其間專門舉辦天下徽商圓桌會、徽商回歸懇談會等活動,誠邀天下徽商共敘鄉情鄉誼,共商發展大計。
《徽商發展報告2024》中提到,徽商回鄉投資,不僅基于情懷,更多地還要考慮發展前景和產業布局。在回歸路徑方面,不僅要打“情感牌”,還要打“利益牌”。
“情感牌”就是要尊重徽商企業家。安徽人非常重視春節和清明節,這是徽商返鄉的兩個重要時間節點,各級政府經常利用假期組織返鄉的徽商、優秀鄉賢開展形式多樣的座談會和懇談對接會,聘請他們擔任地方政府“招商大使”或“招商顧問”,有些地方還成立了優秀鄉賢理事會或地方商會。
“利益牌”就是要讓回歸企業得到實惠。對此,安徽針對規模企業的總部回歸制定了相應的優惠政策,大型項目“一事一議”。針對中小企業的回歸,安徽多地創新性地提供了多種途徑,如在北上廣深等地設立前沿基地,項目落戶在安徽,辦公在前沿基地;與長三角對接合作區域開展“雙城孵化,雙城創業”等,助力企業高效融入當地產業鏈,讓企業家看得明白、投得有信心,感覺到了實惠。
讓家鄉的呼喚與游子的深情“雙向奔赴”。徽商回歸,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 本報記者 彭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