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月9日電 題:從“紅小鬼”到“播火者”——記“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胡正先
高玉嬌、周文劍、金劍
一雙小手將紅領巾系在老人的脖頸間。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一處小院內,獨山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簇擁著一位百歲老人,聽他講述一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
如今已經107歲的胡正先,離休前是原總參謀部某部顧問,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胡正先祖上三代都是篾匠,那時生活艱苦,吃一頓飽飯都很難。帶著父親“你要另尋一條活路”的囑托,年僅12歲的胡正先參加了紅軍。從那時起,胡正先的一生都緊緊跟隨黨的腳步。
午后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小院內的客廳。胡正先坐在藤椅上,向記者講述記憶中的長征故事——
“那個時候,我們腳上穿的是草鞋,草鞋磨爛了就剪下來一塊牛皮綁在腳上行走,牛皮也沒有了就光著腳走。”
“有一次,我和戰友坐在山坡上,我剛起身準備下山,敵人的子彈就從我的褲襠下鉆過去,射中了我背后的戰友,剛才還一起講話的戰友,再也沒有聲音了。”
……
就是在這樣缺衣少糧、槍林彈雨的艱苦遠征中,胡正先秉著“只要跟黨走,就會有出路”的信念,跟隨紅軍兩爬雪山、三過草地,走過萬里長征路。
行軍路上,沒有上過學的胡正先在部隊的培養下學會了認字,又學習了無線電技術。作為一名紅色“聽風者”,他參加了遼沈、平津以及解放海南島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后,胡正先被授予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和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離休后,胡正先堅持每日讀書看報,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讀書筆記和剪報加起來有十幾本。他把大量時間和精力用在宣講上,經常深入部隊、學校、社區,講述紅軍戰斗經歷和革命優良傳統,宣傳長征精神、弘揚紅色文化。
201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作為唯一一名身著紅軍服裝的老兵,胡正先坐在禮賓車上,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群眾游行。
“看到我們的國家建設得這么好,我們的武器裝備越來越先進。我覺得當年我們的苦沒有白吃、血沒有白流。”胡正先面朝天安門莊嚴敬禮,他的眼中,淚光閃爍。
近幾年,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胡正先行動越來越慢,身體日漸消瘦,但他還是積極關心社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胡正先第一時間聯系黨組織上交了2萬元特殊黨費。
“回到六安后,老首長特別關心下一代的教育、特別熱心紅色基因的傳承賡續。”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朱克義介紹,胡正先回到家鄉生活這幾年來,多次應邀前往當地黨政機關、中小學開展紅色黨史宣講。
“我兒時離開家鄉的時候,老百姓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茅草房,現在全都是水泥路和瓦房、樓房。”胡正先說,我想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年輕人,我們國家能有今天,是共產黨領導大家奮斗得來的,沒有我們的黨、沒有人民,我們不會有今天的好日子。
從走過長征的“紅小鬼”,到一心為黨的“聽風者”,再到紅色傳統的“播火者”,胡正先用一輩子的行動踐行了“永遠跟黨走”的誓言。
2024年年底,胡正先被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稱號。
“我干了一輩子無線電工作,只是一個最普通的革命者,沒有什么可宣傳表揚的。”在胡正先看來,革命路上犧牲了那么多戰友,自己的故事算不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