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創新實施“五統五促”土地綜合整治,在全市范圍內選取9個試點地區先試先行、率先開展,統籌推進農村土地資源全域治理,建立一批生態優先保護、耕地量質齊升的先行示范,有效盤活閑置資源,保障農民權益,改善農村環境,拓展發展空間。
統籌村莊規劃,促進小村融大村;統籌水利建設,促進小圩并大圩;統籌環境整治,促進廢塘變活塘;統籌灌區發展,促進彎渠改直渠;統籌林耕發展,促進散林成片林……“五統五促”改變了以往土地整治局限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增加耕地面積的單一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村耕地碎片化、建設用地低效化、產業單一化等問題。
2024年,我市整治區域面積達到25000多畝,通過實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項目,新增耕地2800畝,整治區域耕地數量質量實現雙提升。
資源高效整合 當年實施驗收
2024年12月26日,在鄭蒲港新區白橋鎮紅旗村“五統五促”試點項目現場,一支由自然資源和規劃、農業、水利、生態環境等領域專家組成的團隊,正在仔細察看項目的規模、質量,對項目進行最終的市級驗收。
鄭蒲港新區白橋鎮紅旗村,東臨長江,南臨牛屯河,原有種植經營結構較為松散,大多為農戶自發種植,空閑地塊、空置房屋較多,村莊道路破損,無法形成規模化種植效應,農業產出不高,造成土地資源利用率低。
為盤活閑置土地資源,紅旗村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項目為突破口,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并迭代推進“五統五促”試點,通過“小村融大村、廢塘變活塘、彎渠改直渠”等方式進行土地整理,推進耕地保護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我們通過‘五統五促’試點結合4200多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將紅旗村零散、碎片的農田集中連片進行整治,新增耕地達200畝。”鄭蒲港新區白橋鎮黨委書記黃繼沐介紹,引進社會資本將土地進行集中流轉,平均每畝土地租金收益達到600元,較以往增加150元。
與此同時,項目還進一步優化生活空間,通過實施“小村融大村”,騰退134畝閑置居民點,系統性地重塑村域內的人居環境、基礎設施,進一步提升了村民生活的幸福感。“122戶農民搬遷集中安置,實現了‘房等人’。”黃繼沐說。
而這只是馬鞍山創新實施“五統五促”土地綜合整治的一個縮影。地處長江丘陵地帶的馬鞍山,村莊建設用地近50萬畝,約占全市建設用地總量的48%。一直以來,農村土地布局散亂、利用方式粗放、耕種效率低下等難題亟須解決。
為此,馬鞍山創新實施“五統五促”土地綜合整治。在全面調查截至2035年“村、圩、塘、渠、林”5種潛力資源的分布位置、面積等信息后,全市選定了含山縣昭關鎮后圩村、和縣烏江鎮周集村、和縣石楊鎮八禁村、當涂縣現代農業示范區松塘村、雨山區向山鎮鎖庫村、博望區博望鎮西城村、博望區新市鎮新河村、馬鞍山經開區年陡鎮港東村、鄭蒲港新區白橋鎮紅旗村9個試點區域進行先試。
資本引入活水 項目煥發生機
2024年12月27日,走進和縣石楊鎮八禁村“五統五促”試點項目的現場,登高遠望,蔚藍的天空下,層層疊疊、凹凸錯落的梯田被群山環抱。“這里種植的都是油菜籽,等明天開春再來,那場景一定壯觀。”和縣石楊鎮八禁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張軍說。
“在我們大山里頭,歷來是不怕澇,只怕旱。我們把這個駟馬河的水引進到八禁村來,讓所有的地方都能灌溉到,實現旱澇保收。”張軍表示,項目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保障,這一切還得感謝當地龍頭企業勇擔社會責任,為項目建設專門成立了安徽先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項目建設注入源頭活水。
2024年以來,全市各試點地區以項目區內“永久基本農田布局穩定為底線,耕地量質有提升、群眾權益有保障、鄉村振興有促進”為目標,因地制宜確定整治類型、合理統籌安排空間布局,科學編制“五統五促”實施方案,全力推進“五統五促”項目實施,進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實現耕地、林地、建設用地適度集中、布局更優、環境更美。
在含山縣昭關鎮后圩村,幫助項目積極騰退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實現資源變現,爭取到省農發行支持貸款1.9億元;在和縣石楊鎮八禁村,動員當地龍頭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引入社會資本,為項目注入源頭活水;在鄭蒲港新區白橋鎮紅旗村,通過以點帶面優化各部門資金,實現資源整合……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讓每一個項目順利推進。
項目穩步推進,資金必須保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與農發行馬鞍山市分行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首創“五統五促節地貸”專項融資平臺,用于支持試點縣區開展“五統五促”工作。閑置的土地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9個試點村莊的面貌煥然一新,土地的收益也隨之提高。各個村新增的耕地也與周邊農田一起,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利建設、溝渠綜合整治中連成“一塊田”,便于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農業發展,釋放土地活力,增加農業收入。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修復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我市將積極推動馬鞍山經開區年陡鎮、和縣石楊鎮等5個省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統籌推進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理、生態保護修復等,充分發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金鑰匙”功能,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優化農村地區國土空間布局,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助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助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任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