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2024年,對于王意來說,是獲得感、幸福感滿滿的一年。
今年56歲的王意是合肥牛奶公司宿舍的居民,同時還是該小區黨組織支部委員、紅色小管家。他所住的小區于今年納入蜀山區老舊小區改造計劃之中。從前期拆違、進場施工到改造過程,總能看到他的身影。收集民意、監督改造、提出建議,他在小區改造中積極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以求將大家共同的“家”建得更美更好!
歷時四個多月,從酷暑到寒冬,小區改造終于接近尾聲。王意對更新后的小區很滿意。“以前的小區污水橫流、雜草叢生,改造后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整個小區干干凈凈的,比我預想中還要好。”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更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安徽省近年來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全面改造提升老舊小區居住環境和配套設施,惠及越來越多的小區居民。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已成為為民、便民、安民的民心工程。
2024年,全省累計改造小區1545個,達年度計劃任務的101.05%,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截至11月底,全省已改造供排水管網116.87萬米,接入管道天然氣的小區253個,加裝電梯437臺,新增停車位21938個、新增充電樁3620個,新增實施物業管理的小區278個,一大批老舊小區實現萬象更新。
問計于民,改到群眾的心坎上
“小區一樓住戶自己搭建的小院拆除后,沒有地方晾曬,所以應我們要求建了一個晾曬區。”王意表示,之前設置的晾曬區采光不夠,經調整后從地面改到了高處,更好滿足群眾的晾曬需求。
牛奶公司宿舍,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是一個擁有10棟住宅樓和5排平房的典型老舊小區,涵蓋496戶家庭,共計1140名居民。小區長期遭受著地面破損、管道老化、電線雜亂、屋頂滲漏及墻面剝落等多重問題的困擾,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納入改造計劃后,社區聯合街道網格中心與設計單位結合居民反饋意見對小區改造設計方案進行了多次優化更新,以確保改造后的設施布局合理,既滿足公共需求又兼顧個體利益。
牛奶公司宿舍
隨著改造接近尾聲,再看看如今的小區,道路平坦整潔,車輛停放有序,屋面粉刷一新,樓棟單元門禁、公共樓道攝像頭、公共道路路燈等一應俱全,居民也有了活動場所和晾曬區。
如何改,小區居民更有發言權。2024年,始建于1997年的六安市東苑小區納入了改造范疇。據望城街道工作人員丁娜娜介紹,改造項目組邀請了專業設計團隊進行細致勘查與精心設計,并廣泛征求居民意見。“望城街道辦事處、東苑社區、小區黨支部、業委會及物業齊心協力,通過多種渠道收集居民意見,共發放并收集有效調查問卷1500余份。”在充分吸納居民訴求的基礎上,項目組確定了涵蓋外墻維修、屋面修繕、四網改造、道路“白改黑”、綠化提升、雨污水管道改造、路燈監控智能化升級以及海綿城市建設等多個方面的改造項目。
“社區還設立老舊小區改造意見登記簿,安排專人詳細登記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形成高效的溝通反饋機制。”東苑社區黨總支書記嚴常超說。
改造后的東苑小區煥然一新,居民們對改造工作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老舊小區改造為人民。如何讓改造工作“改到群眾的心坎上”,安徽指導各市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多方聯動協商議事機制,在老舊小區改造方案制定中,由街道(鄉鎮)牽頭,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廣泛征求居民意見,收集《老舊小區改造居民需求調查表》,變“政府配餐”為“百姓點菜”。
用心改造,細節更顯民生溫度
老舊小區改造無外乎外墻保溫、房屋漏水等“基礎類”提升以及照明、公共設施等“完善類”“提升類”添彩。然而在實際的改造過程中,一些主動作為的用心小改造,更能彰顯老舊小區改造的民生溫度。
文明大院
合肥市瑤海區文明大院小區,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由于年代久遠,小區磚混陽臺欄桿出現了破損和風化現象,存在安全隱患。
“有的陽臺欄桿都塌了,本來不在改造計劃的欄桿更換也一并改造了。”負責小區改造的施工方徐經理表示,“改造的初期階段,我們首先進行了樣板施工,以確保質量。隨后,社區、物業以及施工單位聯合行動,逐戶走訪居民,廣泛征求業主意見,解決小區安全隱患。”
“曾經破破爛爛的小區,現在煥然一新了。”今年75歲的莢長虎在這住了40多年了,想不到老小區再次迎來“新生”。
這樣用心的舉動在老舊小區改造中也是數不勝數。在牛奶公司宿舍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居民反映自來水時常出現黃水、渾濁、異味等現象。安居苑社區了解到該小區的供水管網原計劃在2025年進行改造。“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對居民生活的干擾,社區黨委從居民利益出發,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爭取將供水管網改造與老舊小區改造同步進行,從而避免了二次破路、二次施工的情況。”西園街道安居苑社區工作站站長明剛表示。
如今,牛奶公司宿舍的居民們提前享受到干凈、清澈的自來水,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
創新模式,鞏固提升改造成果
老舊小區改造,三分在建、七分在管。
2024年以來,我省積極引入專業物業公司為納入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提供長效運營服務,目前共有723個小區實施物業管理。同時,強化黨建引領物業,指導各地結合改造同步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社居委配合、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等共同參與的“四位一體”的工作體系。引導居民協商確定改造后的小區管理模式、管理規約及業主議事規則,共同維護改造成果。
聚焦老舊小區物業無人管、糾紛多、環境差等問題,淮北市創新推行“大物管”模式,探索“連片建、全面調、共同管、公開評”工作舉措,鞏固老舊小區改造成果。
2022年底,淮北市海宮社區海宮南村老舊小區改造完成。雖然硬件設施提升了,但由于沒有物業,小區管理跟不上。在街道、社區、業主委員會共同努力下,海宮南村小區2024年5月初引進景春物業入駐。
“有了物業,小區方方面面都變好了,給居民提供了很多方便。”海宮南村小區居民王友生表示。
目前,淮北市192個老舊小區已引進76家物業公司,物業服務覆蓋率100%;住宅物業服務類投訴率、群眾投訴辦結滿意率實現“一降一升”。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個城市更新、動態發展的長期過程。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安徽省將高質量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在改造中堅持體檢先行,問需于民,將老舊小區改造與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有機結合,鼓勵實施片區綜合改造,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努力提高改造質效。”(記者 檀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