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下,站在向山地區的凹山湖畔觀景平臺上俯視,湖面與天空相映。微風拂過,碧波蕩漾,湖面的小鴨子隨著風的方向起起伏伏。
隨著凹山湖這座“華東人工天池”的落成,向山地區踏上了向山向“美”、向綠求“富”的發展之路。
生態環境整治項目全部完成
自從南家甸濕地公園建成后,這里就成了附近居民休閑漫步的好去處。
南家甸曾是向山礦區的“臭水塘”,由于地處礦區,選礦水污染、居民區污水直排,使得這片位于慈湖河上游的洋河水系污染嚴重,不僅影響了馬鞍山的母親河慈湖河水質,更威脅長江水源。
新時代“向山大會戰”打響后,馬鞍山將向山礦區的源頭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發展作為“一號工程”,邀請院士專家為推進綜合整治出謀劃策,高標準設計推進生態短板補修、生態屏障構筑等項目。通過底泥清淤疏浚、尾礦庫宕口生態修復等措施,昔日的“臭水塘”變成今天的城市“口袋公園”。
不僅是南家甸,由中化學建設投資集團安徽工程有限公司參建的向山地區丁山礦及凹山湖西側生態提升工程、寨山整治項目、孫村金礦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和羅卜山、霍里鐵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等項目,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致力于把向山地區大生態帶打造成“山青、水綠、林郁、田沃、湖美”的生命共同體,構筑向山地區“村莊集聚美麗、環境宜居宜業、礦區生態修復、產業融合發展”的生態文明新格局。
截至目前,向山地區全域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礦區生態修復初見成效,城鄉人居環境大幅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向山地區實現了“固山”“截污”“增綠”的目標,已逐步恢復向山地區綠色生態底色。
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在馬鞍山礦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廠區,堆放著從向山礦區一處排土場運來的礦石剝離土,通過技術加工,這些“廢土變黃金”,成為低成本、防滲水的路基新材料,銷往各大建設工地。按照年處理固廢1000萬噸計算,該項目將為馬鞍山市兩山綠色生態環境建設有限公司帶來3億元收益。
廢棄礦山變“綠水青山”,在此基礎上再造“金山銀山”。通過外購土回填等方式,向山地區生態修復項目讓廢棄礦山得到有效治理,重新“披綠重生”,種上了元寶楓、杜仲、山桐子等具有經濟價值的苗木,既消除礦山水體污染,又能夠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
如今,向山地區的轉型還在繼續。截至目前,我市在向山礦區生態治理上已投入40多億元,所有關停礦山、排土場、尾礦庫等都完成了整治,修復水系15.3公里,處理酸水1069萬噸。2023年以來,采石河和慈湖河上游水質均為Ⅱ類,改善了長江支流源頭水環境。
向山向美逐步成為現實
前不久,安徽衛視《男生女生向前沖》主題樂園項目簽約落戶向山地區,將在凹山湖南側、健康驛站東側打造一座占地約100畝的水休閑娛樂場,為游客提供一個展現自我、運動競技、休閑社交的平臺。
在此之前,雨山區7個向山地區EOD產業導入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涵蓋了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領域,將有力地促進雨山區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對加快向山地區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為了給產業“鋪平道路”,我市啟動湖南東路延伸(泰山大道-S205圍烏路)建設項目,這也是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EOD項目子項目。道路西起現狀泰山大道,東至在建中的S205圍烏路,全長約2017米,延伸段雙向六車道設計,沿線與5條市政道路、1條一級公路相交,預計2025年9月竣工通車。屆時,將進一步打通向山地區與主城區的交通路網,區域發展將迎來嶄新圖景,向山向美、向綠求“富”正逐步成為現實。
文圖/記 者 張令琪
通訊員 雍 珣 張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