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12月4日晚,中央依法治國辦、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主辦的“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4年度法治人物”宣傳活動專題節目在央視播出,揭曉了10位“2024年度法治人物”和6位“致敬英雄”人物。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夏店鎮磚佛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法律明白人”金其華獲評為2024年度法治人物。
這已經不是金其華第一次獲得國家級“點贊”。他曾先后被司法部授予“新時代調解為民好榜樣”“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2024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評為第二季度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2021年12月,金其華當選“平安中國建設先進個人”,在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
這位六安市霍邱縣夏店鎮磚佛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法律明白人”,緣何屢獲國家級表彰?
“心中裝著群眾,時刻為群眾分憂解難。”便是金其華用行動給出的答案。
今年是金其華在磚佛寺村擔任村支書的第19個年頭,也是他成為“法律明白人”的第4個年頭。
8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村情民憂、1224戶村民的家長里短。多年來,金其華騎著他的“老伙計”——一輛黑色摩托車不厭其煩奔忙在為民解憂的路上,將法治陽光播撒在這片他深愛的土地上。
“土專家”爭做明白人
“我自己先把法律學明白,才能給群眾講明白!”
“最初我學習法律,也是被逼得沒辦法。”說起“法律明白人”這個身份,金其華不由感嘆。
一個平常的下午,金其華接到一通電話,那頭的人急吼吼地喊:“金書記你快來!老陳家跟他隔壁的吵起來了!”
吵架的兩家是鄰居,因為土地經營權的糾紛,雙方爭了數十年,誰都不肯讓步。金其華趕到時,兩家已經吵急了眼,眼看著矛盾愈演愈烈,金其華只能先把人安撫住。
當晚,想著這一樁“陳年舊案”,金其華徹夜難眠。最后他找來一本《農村土地管理法》,悶頭研究了起來,他又不停歇地跑去鎮上的司法所、土管所“求學”。經過多次努力,金其華終于將兩家人約到了一起。他從農村土地經營現狀,講到土地權屬政策,從法理講到人情。最終,結怨多年的兩家人握手言和。
從那以后,金其華開始做學法的有心人,一有空便鉆研法律知識。他的辦公桌上也慢慢堆起了一摞厚厚的法律書籍:《民法典》《鄉村基層組織建設政策法律》《農民常見法律問題一點通》《農村土地房屋法律實用手冊》《“法律明白人”普法讀本》……每一本都被他翻得卷了邊兒。
看到熟悉的案例,他就拉著其他村干部一塊兒學:“你看書上講這個案例,跟咱們村的情況像不像……”
司法部實施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以來,有著三十多年基層實踐經驗的金其華,在群眾的大力推薦下,順理成章地成了一名鄉村“法律明白人”,持證上崗。
如今,不管哪家哪戶有糾紛找到金其華,他都能從“法律是怎么規定的”“以往的案例是怎么分析的”“于情于理我建議怎么辦”給前來求助的群眾分析得頭頭是道。
村民們笑稱他是村里的“土專家”。
金其華也笑:“我這叫‘法律明白人’,我自己要先把法律學明白了,才能跟你們講明白啊!”
“代言人”肩扛大責任
“我是群眾選出來的代表,一定要為群眾說話辦事。”
金其華不僅是“法律明白人”,還是省人大代表。他常年騎著摩托車奔走于周邊5個鄉鎮,走村串戶,圍繞農村依法治理和人居環境整治的焦點和難點,訪民情、問民計,收集社情民意,每天堅持寫“民情日志”已經成為他的習慣。
2020年,磚佛寺村進行了高標農田建設。建設過程中,每天“巡航”在田間地頭的金其華,通過和村民們的交流以及現場觀察,敏銳地發現了問題。“由于工程質量要求和驗收標準不統一,有些地方耕地層被破壞,田塊落差設計也不合理。”
2021年到2022年,金其華用了兩年時間調研高標準農田建設,把從群眾那里收集來的意愿、征集到的想法,寫進了他的代表議案。2023年1月,金其華在安徽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考核系統相關參照文書的議案》被列入大會議案。近年來,金其華提出了包括《關于全面推進農村依法治理的議案》《關于要求政府加大對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支持和保障的建議》《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建議》《關于提高淮河行蓄洪區移民搬遷標準的建議》等多項議案建議共72件。
“不管是人大代表,還是法律明白人,都是群眾選出來的‘代言人’,一定要為群眾說話辦事。”想到自己提出的議案建議,件件得到有針對性的答復、事事有實質性的落實,金其華的目光更加堅定。
“和事佬”兼顧法與情
“群眾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
多年來,金其華秉持著“群眾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的原則,無論村民之間發生了大矛盾還是小糾紛,他都第一時間趕到。“群眾打官司很難,能通過調解化解矛盾糾紛,就是對群眾最大的負責。”
2023年8月,在長集現代農業產業園務工的村民張某工作時受傷。張某和公司因養病期間的誤工補償產生了糾紛,一來二去,雙方僵持不下。
金其華從情理角度出發勸說當事公司,“他在你們公司上班這么久,即使沒有這次受傷,只是條件貧困或者遇到難事,公司也應該給予關懷慰問,何況這是因為工作呢?”
好不容易做通了公司的工作,張某卻不同意,堅持要雙倍補償。至此,公司負責人也不愿再出面,調解再次陷入僵局。
金其華卻不愿放棄,又從法律角度為張某分析,“你打官司也并不一定能拿到這些誤工賠償,還耗時耗力,不容易。”
在金其華的多次調解下,雙方考慮再三,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從互不退讓到握手言和,壓在金其華心里多天的大石頭也終于放下了。
“不調解成功決不罷休!”是金其華對群眾的承諾。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這些年來,金其華調解的矛盾糾紛連他自己也數不清楚,全村1224戶人家,他調解過各類糾紛的家庭就有800多戶。
金其華從長期調解中總結出“快、敢、穩、細”工作法,“快”字當先,受理糾紛不過夜;“敢”字為要,化解矛盾不和稀泥;“穩”字壓底,冷靜處置不冒進;“細”字貫穿,情理并進不冷漠。該工作法自2022年在霍邱縣進行全縣推廣,2024年在全省“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訓班上進行介紹,越來越多的人將其運用在實踐中。
“沒有解不開的‘疙瘩’,只有解不開的‘心結’,群眾感情最樸素,我們真情實意,用心用情用力,群眾可以感受到的。”金其華說得格外誠懇。
“組織員”實踐新路徑
“群眾的事,就該讓群眾自己議一議。”
“我們組當家塘重新進行了發包,上次10年租金才3000元,這次每年租金3000元,翻了10倍。有事還得大家議,不能讓個別人講了算!”這是磚佛寺村王廟組群眾從“板凳會”中得出的結論。
當了“法律明白人”后,金其華學會了用法律的智慧去解決老百姓身邊的事兒。近些年,在金其華的組織下,磚佛寺村20個村民組每個季度至少召開一次“板凳會”。讓群眾自己“說事、議事、主事”,引導群眾圍繞基層治理、民生服務、鄉村建設等方面建言獻策,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全面了解村級事務“干什么、為啥干、怎么干”,強化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凸顯群眾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地位。
“我們用召開‘板凳會’的方式,引導群眾參與村級事務決策、管理、監督等工作,讓群眾從村級事務的‘觀望者’轉變為‘參與者’,就是要讓群眾學會行使法律賦予自己的權利。”說起村里“板凳會”的由來,金其華頗有一番心得。
每隔一段時間,在村、組干部主持下,磚佛寺村的群眾或在村口或在一家一戶院內,大家自帶小板凳,圍坐在一起,喝喝茶、談談心、議議事,宣講聲、討論聲和鼓掌聲聲聲入耳。
“領頭雁”帶出硬隊伍
“光靠我一個人吆喝不夠,要培養更多的法律明白人。”
干了十幾年村書記,金其華清楚地知道村委會工作、村民日常生活都與法律息息相關。于是,只要得了空閑,金其華便騎著“轟隆隆”的摩托車,走村串戶,家庭婚姻、遺產繼承、土地承包、經濟合同、征兵入伍、掃黑除惡、防范電詐……只要是老百姓沾得上、用得到的法律、政策,他就不遺余力地跟鄉親們吆喝。
“光靠我一個人吆喝,是不夠的,要培養更多村干部或者村民成為法律明白人。”金其華決定,要帶出一支素質高、結構優、用得上的鄉村“法律明白人”隊伍。
鄭樂是磚佛寺村委會的一名工作人員,平時主要負責辦公室工作。“剛進村工作時,他整天幾乎坐在辦公室做表格、寫材料,我必須引導他走出辦公室,走到群眾身邊去。”金其華回憶。
機會很快便來了。幾天后,村里發生了一起糾紛,村民組的50畝用水塘被一戶村民長期占用,收不到租金,群眾意見大。金其華便特意帶著鄭樂一起處理這起糾紛。
“通過這件事,我認識到群眾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需要有人引導他們學法用法。”鄭樂說:“普法宣傳、調解工作不能只依靠金書記一人,大家應該一起行動,多學習法律,爭做法律明白人,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
在金其華的帶領和影響下,目前磚佛寺村已培養了六名“法律明白人”。六人組成普法志愿服務隊,帶群眾學法、給群眾講法、用法律化解矛盾糾紛。他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便是:“咱老百姓多學點法律常識,不會吃虧哩。”
村民們聽得多了,也懂得多了,學法、用法的風氣在磚佛寺村悄然盛行。
對于本次當選2024年度法治人物,金其華內心無比激動:“今后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扎根基層,勇毅前行,用實干擔當讓法治的陽光溫暖更多的人。”(記者 汪喬 通訊員 程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