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路25號設計院小區有業主向小區業主委員會成員占道霞反映,小區的樹木遮擋了家中的陽光,曬被子、衣服都受到影響。接到業主的訴求后,占道霞打開“家在半山”微信小程序,進入“你提我辦”模塊,將業主訴求直接填寫后提交。當天,雨山區半山花園社區兩委成員李厚敏接訴后立即與占道霞取得了聯系,并與其一起前往現場查看情況。
“通過上門查看,我們發現情況屬實。樹木超過了業主家的陽臺,遮擋了陽光。隨后,我們還一起巡查了整個小區,把遮擋業主家陽光的樹木進行統計,第一時間將情況向物業反饋,上報給相關部門,統一進行修理。上報后,我們還會一直跟蹤,直到問題解決。”李厚敏說道。
路燈不亮、噪聲擾民、下水管道堵塞……居民的任何訴求,都會得到快速響應。在半山花園社區,一款名為“家在半山”的微信小程序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也受到越來越多居民的喜愛和使用。
半山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唐成云告訴記者,通過“家在半山”微信小程序中的“你提我辦”模塊,群眾微信點單、社區“微腦”派單、網格員辦理交單,做到社區治理服務“一點即知、一鍵生成、一刻就辦、一呼百應”。同時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云存儲等技術手段,建設信息分析歸集平臺,實現社區治理網格化、數字化、精準化、智能化四大應用場景“一體化”服務,提升了社區人防、物防、技防全方位立體化治理水平,助推社區治理現代化。
一網聯萬家、一屏治社區。2022年6月底,半山花園社區在全市率先啟動社區“微腦”項目,架起兩張網,即一張由10個微網格組成的網格團隊網,一張由大數據、云計算、云存儲、5G、物聯網等架起的數字網;豎起一面屏,在社區指揮中心豎起一面可視化大屏,以衛星二維GIS地圖對視頻監控、人房車、設備等實施綜合管理,實現一鍵監控、一鍵查詢、一鍵調度。同時通過“一線牽”,推動公安、城管等垂直管理部門及社區各方治理力量擰成“一股繩”,確保群眾事務有人聽、有人問、有人辦。
據了解,半山花園社區“微腦”系統運行以來,歸集各類基礎信息20701條,處理上級部門派發工單6396件,基本實現社區信息“一點即明”、社區工單“一鍵派發”,社區工作質效得到顯著提升。截至目前,該社區已有九成多居民注冊使用“微腦”的“家在半山”微信小程序,先后累計處置居民反映問題743件,居民線上預約社區場館、參加社區活動等達3400人次。
居民有問題,掌中可“下單”。現代科技在基層治理場景中的深入應用,讓居民充分感受到了“事情有人管、講話有人聽”的便利和快捷,也給基層治理插上了智慧翅膀,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居民生活中遇到問題,點點“小程序”就能有人問、有人管,那遇到矛盾糾紛怎么辦?在雨山區,居民可以在線上平臺預約“掛號”,去服務中心現場調處。
11月20日,記者走進雨山區為民服務中心,看到前來的群眾帶著問題來到“導診臺”,在工作人員的分類指引下前往對應窗口“求醫問診”。
這個類似“全科醫院”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由雨山區委社會工作部負責運行管理,以人民調解窗口為依托,將原來分散在不同地點的九大專業性行業性調委會集中在一起,調處事項涵蓋婚姻家庭、鄰里糾紛、勞動爭議等多個領域,打造“解民憂”特色服務。為提高服務效率,該中心還開發了線上“雨山區解民憂服務平臺”,群眾可以在平臺預約“掛號”,窗口人員通過該平臺進行問題受理、派單,實現閉環式管理。
為有效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與科技創新手段深度融合,著力打造“智慧公共法律服務”,該中心大廳還設置了公共法律服務自助機。雨山區司法局局長沐蘭瓊告訴記者,公共法律服務自助機全方位為群眾提供法治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公證服務、律師咨詢、司法鑒定等智能導引和自助查詢業務。同時,還可以進行有關案例、法律法規文書等方面的查詢和材料下載。“針對婚姻家庭、勞動糾紛、交通事故、借貸糾紛、工傷賠償、消費維權等生活中常見的法律問題,群眾可以與在線律師通話進行遠程咨詢,或一鍵生成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沐蘭瓊說。
文圖/記者 劉明培 張令琪
通訊員 雍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