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的河蟹有點特別,因為夏天的持續高溫,推遲了“九月團臍十月尖”的上市節奏,好在美味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眼下,正是最佳品蟹季,也是“百蟹爭霸”時。當涂螃蟹的市場競爭力怎么樣?當涂螃蟹產業發展又有哪些新亮點?
當涂縣農業農村局相關數據顯示,今年該縣共有河蟹養殖面積26萬余畝,預計年產量可達1.8萬噸,有望創歷史新高。養蟹業對農業經濟的貢獻度依然穩固,約70%的村集體經濟收入來自集體水面發包,30%的農民收入來自于漁業生產經營。
圍繞養蟹業的話題一路采訪下來,發現當涂螃蟹已“爬”出一條全產業鏈,正經歷著“蛻殼重生”。
養出優質蟹,一產提質增效
“去年中秋節就開始大賣,今年中秋節的銷量只有去年的一半,當時也很擔心,不過現在放心了。”安徽一對活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文杰說,無論是價格,還是銷量,一下子就上來了,目前網上銷售額已逾900萬元,今年突破1000萬元已成定局,有望超過去年。
在徐文杰位于湖陽鎮均慶村的6000畝養殖基地,智慧漁業管理系統通過運用物聯網、5G等新技術,24小時水質自動在線監測,連投餌都由無人機代勞。養蟹智慧化改變了傳統河蟹養殖科技化水平低、生產粗放的模式,實現養殖環境自動調控、病害智能監測,從而達到增產增效的目標。
“生態、高效、安全”成為養蟹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當涂縣圍繞水產產業發展現狀和布局,推進一產提質增效、穩定發展。
推動河蟹良種培育。深化與上海海洋大學產學研合作,開展河蟹新品種“當蟹1號、2號”選育聯合科技攻關,在烏溪和江蘇射陽分別建立了核心種群保種基地和定點育苗基地;積極引進長江系列、江海系列等新品種,努力推進河蟹良種全覆蓋。同時,加強烏溪等重點蟹種培育基地建設,進一步改善生產設施,提升蟹種培育技術。
加強水產養殖示范基地標準化建設。建成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河蟹)供應示范基地4家,在湖陽圩和大公圩建立了池塘養蟹和河溝養蟹兩大標準化示范區面積共8萬畝,大力實施綠色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和養殖尾水治理工程,近兩年來完成池塘改造面積3500畝、建成養殖尾水治理工程項目10處;加強管道增氧、無人機投喂、養殖水體水質在線監測等漁業機械和信息化設備配備,建成全省首家河蟹產業數字化管理平臺。
加快稻漁綜合種養發展。在南北圩、大公圩等建成12萬畝稻漁綜合種養基地,集成一批配套關鍵技術。在全省率先試驗示范“麥-蟹生態種養”等蟹田種糧新技術。
螃蟹深加工,二產強鏈補鏈
一只螃蟹,怎么賣才能產生最大價值?
冷鏈物流不發達條件下,生鮮河蟹銷售半徑相對較小。隨著冷鏈運輸技術越來越發達,又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隨著銷售半徑迅速擴大,加大了各個螃蟹品牌之間的競爭烈度。
如何避免螃蟹集中上市時的價格戰?又如何衍生出“賣稻不如賣米”的溢價效應?破解這一難題的最好辦法是,發展螃蟹深加工產業。
走進位于當涂縣烏溪鎮七房村的蟹逅七房食品有限公司蟹產品加工車間,員工正身著統一的藍色工作服,手戴護指套,剝出蟹黃、蟹膏、蟹肉,進行分類銷售或制成蟹黃醬、蟹肉醬、香辣蟹、醉蟹等產品推向市場。
“蟹產品加工生產線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和招募合伙人合作興辦,日均收購螃蟹1500公斤左右,加工成品250公斤左右,預計年產值7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64萬元,并以產品收購、村民就業等方式帶動大家共同致富。”七房村黨總支書記葛愛紅表示。
近年來,當涂縣堅持按照壯大企業、做深產品的思路,全力推進二產加工業強鏈補鏈,螃蟹深加工產業方興未艾。
培育壯大加工企業。圍繞河蟹、小龍蝦等主導產品,推動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招大引強蟹蝦制品精深加工、水產飼料、預制菜等項目,爭取和整合各類資金、扶持政策,支持創榮食品、蟹中味、寶杰生物等龍頭企業加強市場開拓、銷售渠道建設和企業品牌創建,不斷提高企業規模實力。今年統籌安排中央財政漁業補助政策資金140萬元支持企業新建加工項目4個。
推動初加工向深加工拓展。支持重點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開發調味水產品(蟹醬、蟹黃油)、風味旅游產品(香辣蟹、香辣龍蝦肉)等精深加工食品,推動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拓展,延長產業鏈,提升產業附加值。目前,全縣建有規模蟹蝦制品加工企業8家和水產飼料企業1家,年產值近2億元。
唱響蟹品牌,三產融合拓展
隨著螃蟹產區越來越多,品牌賦能不容忽視。品牌積淀越來越成為螃蟹突圍的關鍵因素。
近年來,當涂縣遵循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文化賦能的思路,推進品牌培育。持續打造“當涂螃蟹”“當涂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形成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發展機制,組織開展區域公用品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確定了“當涂螃蟹”卡通吉祥物和宣傳廣告語,“當涂螃蟹”獲評首批安徽省有影響力的綠色食品區域公用品牌(全省第4名),全縣涌現出“一對活寶”“多島湖”等知名品牌,“一對活寶”牌大閘蟹等獲“皖美農品”產品品牌。
舉辦了十九屆當涂螃蟹文化節、兩屆開捕節和多次品牌發布會,進一步擴大“當涂螃蟹”品牌影響力。
與此同時,按照建點連線擴面的思路,推進三產深度融合發展。投資5000萬元實施塘南水產大市場改造,目前全縣水產品產地批發市場4個,年交易量4萬余噸,線下交易額30多億元。以“一對活寶”為代表的規模蟹蝦生鮮電商企業,線上銷售額超億元。此外,構建飼料、漁藥、漁具等漁需物資供應、冷庫儲存、物流配送等社會化服務體系,帶動形成三產年產值達1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當涂螃蟹”品牌培育力度仍需加大。好在當涂縣水產全產業鏈三年提升“1515”行動已開始實施。即,圍繞打造100億元水產產業鏈,推進一產提質增效、二產強鏈補鏈、三產融合拓展、品牌主體培育、產學研共建等5大行動,實施水產良種精品培育、河蟹示范基地標準化建設、電商銷售提升、品牌建設等15項重點工程。目標是,力爭到2026年底,“當涂螃蟹”區域公用品牌成為長三角水產品市場有影響力品牌,二三產產值比重提升到30%以上;塘南水產大市場銷售及周邊加工業加快發展,形成50億元產業集群。
“中華三只蟹”,一只在當涂。重振“蟹王”雄風,當涂螃蟹開始突圍。(記者 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