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戶中小企業入選省級榜單,數量居全省第二
我市多措并舉培育壯大專精特新企業
2024年度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公示日前結束,全省共1734戶,其中,馬鞍山128戶,排名第二。
所謂專精特新,是指中小企業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當下,各個城市在專精特新上的競爭已非常激烈。可以說,誰擁有更多的專精特新企業,誰就能在未來競爭中擁有先發優勢。
經過多年培育發展,我市專精特新企業呈現出規模擴大、效益向好、創優領先的特點,涌現了東科半導體、中鋼天源等一批在行業細分領域具有較高市場份額和影響力的優秀企業。
勇當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作為沿江重要工業城市,制造業是馬鞍山的立市之本。
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精神,以制造業為“綱”,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主攻方向,數字賦能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而專精特新企業無疑是其中的重點。
從數據上看,我市全市現有專精特新企業479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9戶,重點“小巨人”企業9戶。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定義,專精特新“小巨人”是那些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
從行業上看,在479戶專精特新企業中,工業企業達413戶。39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均為工業企業,主要分布在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從發展上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工業企業,下同)占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產值比重,2023年度為20.6%、2024年1-9月為22.7%;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產值比重,2023年度為3.8%、2024年1-9月為4.5%;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全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產值比重,2023年度為18.51%、2024年1-9月為19.69%。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科負責人表示,這三個方面的比重均呈遞增趨勢,顯示出專精特新企業越來越成為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放足“好水” 養好“活魚”
專精特新企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馬鞍山產業根基深厚、土壤肥沃。在當前經濟發展激烈角逐的背景下,我市不斷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放足‘好水’、養好‘活魚’”的健康生態環境,讓越來越多的“活魚”游過來。
先看梯度培育。構建創新型中小企業-省專精特新企業-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重點“小巨人”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再看資金支撐。按照產業政策文件內容,對新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以及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層進行獎補。在各類榮譽的申報及優秀企業的評選中,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專精特新企業。
然后看精準服務。打造“采石會客廳”服務企業品牌,用好融為“益企”暢聊會等形式,開展專精特新企業專題融資會,全面摸排專精特新企業融資需求,梳理優質企業白名單。今年以來已舉辦“采石會客廳”系列活動47場、融為“益企”暢聊會10場,以點帶面共推動全市420戶優質中小企業成功貸款90.19億元。此外,深度推進中小企業延鏈補鏈環節,開展產業鏈對接活動82場,惠及企業2668家。
最后看政策投放。創新“政策找企業”服務模式,依托政策智能匹配與精準推送平臺,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專精特新支持政策點對點推送至相關企業。截至目前,已向2030家企業推送99條政策,發送短信64426條。同時,依托“惠企通”平臺,推動政策“免申即享”。今年在1621家企業申報的3026項政策中,“免申即享”政策2106項,占比近69.6%。
助推專精特新“千帆競發”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頭部企業優勢并不明顯。在建設制造強國的進程中,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潛力巨大,因為它們往往是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
全國各地掀起新一輪加快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發展的浪潮,各地紛紛將培育壯大專精特新企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下一步,我市將全力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千帆競發”工程,打造一批行業內有影響力、產業鏈上有帶動性、數字賦能水平較高的專精特新標桿示范企業。
數字化轉型無疑是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加速器”。我市將大力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結合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高水平技術改造,重點開發更多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強化數字賦能,力爭到2027年實現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
同時,我市將強化專精特新企業的宣傳與服務。加大對在行業內有影響力、產業鏈上有帶動性、數字賦能水平高的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的宣傳,推動更多企業“看樣學樣”。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將進一步健全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相適應的要素保障制度。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打造新動能、攻堅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優化金融精準支持機制,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積極參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完善引才育才留才機制,助力專精特新企業引進各類人才。
勇立潮頭,敢于創新!一大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中小企業的“排頭兵”,正成為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史碩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