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高質量發展成色如何,經濟數據是最佳“參照系”。今年以來,安徽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國家一攬子增量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持續提升。全省經濟運行穩中向上、經濟結構向新向優,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國、位次前移。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由一季度的5.2%提高到上半年的5.3%,前三季度進一步提高到5.4%,高于全國0.6個百分點、居全國第10位。
特別是,前三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0.8%、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3.7%。在重點產業支撐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高于全國3個百分點,居全國第4位、長三角和中部地區首位。關鍵數據上揚“飄紅”,彰顯出安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機活力。
一片玻璃“創”出新天地
提起身邊的玻璃產品,你會想到哪些?是杯具、碗碟,或是門窗。在位于蚌埠市的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研院集團”)展廳,僅0.03毫米的柔性可折疊玻璃、相當于6個50寸電視大小的8.5代TFT-LCD玻璃基板、可用作建筑外立墻面的銅銦鎵硒發電玻璃……關于玻璃的“科技魔法”超乎想象。
“玻璃研發生產是系統工程,超薄柔性可折疊玻璃的產業化更是難上加難。僅配方就需要上千次實驗,有了配方,還要通過小試、中試來驗證能否產業化,再根據材料的特殊性能設計專屬生產線,生產線調試后還面臨良品率的爬坡等,任何一個環節都有數不清的技術節點需要攻關。”中研院集團總經理助理、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曹欣介紹,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的帶領下,團隊開展了超薄柔性可折疊玻璃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攻關,成功研發出厚度30—70微米系列的超薄柔性可折疊玻璃,其中30微米產品厚度僅為A4紙厚度的四分之一,彎折壽命突破100萬次。
關于柔性可折疊玻璃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情況如何?走進凱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答案變得明晰起來。“這是目前全球能夠工業化生產的最薄的柔性可折疊玻璃,它在柔性和可折疊方面的性能領先同行業,可被廣泛應用于折疊手機、卷軸電視機、柔性醫療檢測裝備等產品領域。”凱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柔性顯示材料分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樹立介紹,該公司聯合中研院自主研發出高強度柔性玻璃原片及成形加工技術,實現了30到70微米柔性玻璃穩定量產。
柔性可折疊玻璃的研發生產是當地基礎工業領域“點砂成金”的生動寫照,亦是安徽產業轉型升級的精彩注腳。
從原先笨重、附加值低的建材玻璃,到如今“科技范兒”十足的玻璃新材料,蚌埠的玻璃產業走過百年歷程,不斷開拓創新、勇立潮頭,將薄薄一片玻璃發展成潛力無限的大產業,充分發揮中研院集團、凱盛科技、國顯科技等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深化改革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發展出新型顯示產業集群,已形成“高純石英砂—高強度蓋板玻璃、超薄玻璃基板、柔性玻璃—ITO導電玻璃—觸摸屏—顯示模組—終端應用產品”的全產業鏈。
“藥都”駛入“數智”快車道
作為中藥材之鄉,亳州中藥材貿易由來已久,明清時期就被稱為“藥都”,有著“藥不到亳州不齊,藥不過亳州不靈”的美譽。到亳州,怎能不趕一趟中藥早市?
走進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濃濃的藥香撲面而來,西一門入口處的大屏幕上實時滾動顯示著中藥材的價格和供求信息。每個攤位都附有二維碼,掃碼即可看到商戶的經營信息、倉儲地址和投訴建議。不僅線下可買藥,還可在線上購買藥食同源產品。種種變化讓前來買藥的人們不禁感嘆:中藥材交易更智能、便捷了。除了末端市場,“數智化”的風還吹進了生產端。
在華佗國藥的數字中藥提取車間,“中藥提取智能化數字化控制系統”正在運行,工作人員只需設置預定參數,系統就能自動完成上料、出料、檢測等工序。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車間應用與高校合作研發的智能化中藥提取控制系統,能夠實現中藥原材料清洗、挑選、切制、炮制、提取、濃縮全流程自動化,有效提升產品質量穩定性。
垂直農場里的中藥材種苗長勢正好、中藥飲片經自動化炒藥機最快不到兩分鐘即可炒制成功、中藥材自動分揀機器人從源頭把控藥材品質……如今,一個個智能化系統及設備在亳州陸續上線,為傳統中醫藥產業插上智慧翅膀。近年來,亳州市以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為契機,引導、鼓勵、支持中醫藥企業開展數字化集成應用創新,現已建成數字化車間48個,智能化工廠10家。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亳州市宣布與華為公司聯手,打造全球首個中醫藥產業大模型——華佗中醫藥大模型,以大數據、云計算、AI(人工智能)等現代數字技術助力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據悉,運用華佗中醫藥大模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實現“華佗”坐診、“華佗”樂游、“華佗”康養、“華佗”傳承等,為用戶提供專業性、全面性、便捷化的沉浸式中醫藥服務,促進“藥、康、旅、農”多業態融合,賦能現代中醫藥發展提質增效。
“安徽造”驚艷亮相“中國航展”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中國航展”)于11月12日至17日在廣東珠海舉辦,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精、尖”展品齊聚,全方位展示全球航空航天創新成果。其中不乏安徽科研院所及企業展品的身影。
中國電科38所、中電博微作為中國電科參展的成員單位,攜近年來最新科研成果亮相此次航展,如“大國重器”空警-500預警機雷達、高機動米波警戒雷達、機動式P波段多功能雷達、“低空雪亮”平臺、“魂芯”系列芯片等。這些“硬核”裝備令人嘆為觀止,引得不少游客爭相拍照打卡。
航展期間,生產制造總部位于安徽蕪湖的聯合飛機集團攜全系列十五款產品亮相。其中,首發全球首款6噸級傾轉旋翼飛行器鑭影R6000,刷新了長距離點對點無人化交通物流的極限,成為航空科技飛躍突破的又一座里程碑。
“我們這款傾轉旋翼飛行器,能夠以直升機模式起降,占地空間小,甚至在狹小空間還能以縱列式起降。飛行過程中,旋翼傾轉為固定翼模式,能夠實現550km/h的高速巡航,彌補了直升機速度上的短板。”聯合飛機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田剛印介紹,這是一款結合了直升機與固定翼飛機優勢的“新物種”,無需機場跑道,對基礎建設的依賴大大降低,同時省去了機場與目的地之間的周折,加上最大4000公里的超遠距離航程,在高價值貨物運輸、商務出行、應急救援等領域都具有廣闊應用空間。
新產品、新技術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多遠?田剛印表示,鑭影R6000以“安全易用低成本”為核心宗旨,研發、生產全流程以適航要求為基礎,采用光傳多余度飛控系統設計,具備智能感知及分析決策能力,安全性達到民航級別,并將從2025年開始啟動適航取證,保障人、物的安全性。產品發布現場,聯合飛機與來自阿聯酋、韓國以及全國各地的十余家企業簽訂了意向合作協議,并收獲10億元采購定單。
逐夢“空天”,制勝未來。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安徽制定全國首個省級層面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專項法規,出臺實施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方案,在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等領域布局籌建首批10個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
其中,在空天產業信息產業上,2023年我省空天信息產業規模近7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164家。計劃到2027年,安徽空天信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10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300家左右,累計建設省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超過130個,打造50個以上空天信息標桿應用場景,推動建設5個以上空天信息產業園。(記者 謝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