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智”升級 乘“數”而上
我市“四個強化”大力推動智能制造水平提升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崔濤
近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了《2024年安徽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名單》(以下簡稱《名單》),我市博望區工業互聯網平臺、山鷹數字化生產運營平臺入選。
碩果盈枝的背后,是我市持續推進“四個強化”、大力推動智能制造水平提升的結果。
我市強化區域聯動,推動工業園區整體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產業園區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目前,我市已獲批省級“一區一業一樣板”3家,其中,含山經開區今年入選省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博望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服務246家企業,接入3324臺設備;和縣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服務115家企業,接入5089臺設備。
博望區工業互聯網平臺匯集畝均評價、政策服務、科技成果以及市場商機等數據資源,通過產業分析模型構建,實現行業主管部門對區域內工業發展精細化監測和管理。基于該平臺功能,博望區重點圍繞企業“研產供銷服”全環節,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標準化、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解決方案,助力企業提質降本增效。
我市強化分類梯度培育,按照“機器換人-數字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標桿示范”思路,分類培育、因企施策、梯度推進,大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今年,全市已實施“機器換人”622臺(套),新增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11個。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培育省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101家,市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數字化生產線199家。
山鷹依托數字化生產運營平臺,實現了從單一的信息化系統支撐向高度智能化、數字化系統集成應用轉型,實現了從傳統工廠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推動生產管理向精準化、精細化、協同化方向發展,促進精益生產在造紙企業落地。
中小企業在實施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主要面臨認知不足、資金缺乏和技術能力不足等難題,他們對轉型的投入和產出存在疑慮,擔心高昂的改造成本,同時也缺乏轉型的技術能力。
我市強化標桿示范引領,在省內率先開展智能制造標桿示范企業認定,對獲認定的企業給予軟硬件設備投資額的15%作為獎勵,最高2000萬元。同時,在全市智能制造標桿示范企業中遴選企業申報國家智能制造示范項目。截至目前,全市累計認定標桿示范企業10家,其中7家企業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優秀場景。
我市強化基礎平臺建設,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智能制造基礎支撐能力。今年,全市新增2個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7個、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14個、市級工業互聯網平臺35個,新建5G基站657個,總數達594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