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瓊花” 一路芬芳
——記省委組織部選調干部、博望區丹陽鎮黨委委員武瓊
“雖然兩年的鍛煉時間即將期滿,但我將繼續保持‘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的奮進姿態,搬好每一塊磚,履好每一次責,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在基層書寫無悔青春。”日前,省委組織部選調干部、博望區丹陽鎮黨委委員武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俯下身子,走好為民服務之路
2023年1月,按照省委組織部的統一部署,武瓊來到博望區丹陽鎮百峰村掛職鍛煉,擔任百峰村第一書記助理。
武瓊剛來到百峰村時,由于聽不懂當地方言,開會時常常“不知所云”,每次她只能私下向村第一書記請教。面對周圍陌生的面孔,更是讓她心生膽怯。
“不能再這樣下去,干部到基層鍛煉就是要與群眾面對面,只有貼近群眾才能服務群眾。”武瓊在心里對自己說道。
于是,她堅持每天走村入戶,一戶戶“混臉熟”,正是她的主動融入,很快就被村民們認識和接納。
“現在,在路上遇到村民,我能和他們家長里短地聊一路。”武瓊笑著說道。有一次,她去宋河自然村看望慰問一戶五保戶,老爺爺梁華坤一眼就認出了她,非要請她吃地里剛摘的新鮮菜瓜,這讓她心里暖洋洋的。通過一次次走、一戶戶聊,她不僅解決了“語言關”難題,也拉近了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心中對這片土地的感情也更加熾熱。
百峰村低保戶、五保戶加起來一共70多戶,但還有一些低保邊緣戶也需要幫助。在走訪調研中,武瓊萌生了為低保邊緣戶提供幫扶的念頭。沒有費用,她就向省里申請專項經費支持。在她的一次次奔走下,目前該村12戶低保邊緣戶的幫扶慰問金全部到位。

開拓創新,走出鄉干培訓之路
鄉村振興需要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干部隊伍。2023年,省委組織部在全省培育打造省級鄉村干部實訓基地,為全省鄉村干部干事創業鑄魂賦能。百峰村抓住機遇,成功申報成為首批培育打造對象。村里也有意壓擔子,希望武瓊來負責這項工作。作為初出茅廬的“新手小白”,如何“破局”,成為她那段時間一直縈繞于心的事情。
武瓊對百峰村產業發展、文明實踐、基礎設施條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調研,同時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做法。很快,一個全方位的培育打造思路在她的腦海中形成。她結合百峰村的實際,起草了《百峰村培育打造省級鄉村干部實訓基地實施方案》,最終文稿以區委組織部名義印發實施。
繪就好了施工圖,完善基礎設施、打造精品課程、建設師資隊伍等各項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各項工作隨即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其間,在她的努力下,村里改造百峰鄉學堂和百峰小學,增設了4間分組研討室、8間休息室,配備了相關教學設備,提升了培訓承載能力。同時,加強課程師資建設,圍繞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主題進行課程開發,開發打磨了2門案例課程和1門現場教學課程,并培養儲備了一批能干能講的鄉村干部授課人。
為了讓培訓基地的發展更好地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她以百峰村為主體,組建成立了百峰鄉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實現實訓基地獨立運營。百峰村鄉村干部實訓基地先后承接各類會議、培訓活動20余場次,培訓超1200人次。在年底復核驗收中,百峰村成功獲評全省首批20個實訓基地之一,武瓊在年度考核中被省委組織部評為“優秀等次”,受到嘉獎一次。
“在基層工作,一定要立足實際,主動出擊,才能迅速打開工作局面。”武瓊說,這次創建工作讓她積累了經驗,后續她又牽頭打造了百峰村第六網格黨建工作站、百峰村廉潔文化廣場,在實干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好地為基層群眾服務。
腳踏實地,走實全面振興之路
2024年1月,武瓊離開百峰村掛職丹陽鎮黨委委員,工作環境變了,但鄉村振興的使命不變。
在防汛救災、文明創建、理論宣講的現場,經常能看到武瓊為新聞宣傳工作收集素材的身影。她緊緊圍繞鎮村中心工作和重要活動,開展宣傳報道,唱響主旋律,為全鎮各項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為培育文明鄉風,她組織實施了丹陽鎮“我們的節日·清明”系列主題活動、百峰村“大美百峰 相約櫻花”主題攝影活動等,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躍鄉村文化氛圍。她圍繞孝老愛親、生態環保、移風易俗等主題,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弘揚奉獻精神。
為開展產業幫扶,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她還多次對接省農科院,組織開展“百個專家團隊下基層”活動,針對百峰村蔬果種植基地、野生瓜蔞種植基地在種植方面存在的難題,組織專家實地把脈問診,開展現場指導,帶動土地增效、農民增收。今年,百峰村蔬果種植基地共銷售農產品9萬元,收益達3萬元。
“兩年的時間,我從書本走向了實踐,在基層的熔爐中淬煉,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深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武瓊說,這次基層鍛煉就像一次寶貴的“煉金”之旅,不僅提升了基層工作能力,更涵養了為民服務的宗旨情懷。“我將認真總結這段難忘的工作經歷,將這份經驗和收獲運用到今后的各項工作中去,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以實際行動回應黨和人民的期待。”
文/記者 陳義山 圖/ 趙原敏 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