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
新華社《半月談》發表文章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一位民警和一座“無證明城市”》
關注馬鞍山“無證明城市”建設
一起來看看
▲ 新華社客戶端截圖
5分鐘,這是馬鞍山市民孫女士11月7日上午來市政務服務中心的辦事用時。“過去,我們辦事需要交各種紙質材料,跑好幾個窗口。現在基本什么都不用帶,所有的事在一個窗口就解決了。”孫女士說。“除去上下樓的時間,我在窗口辦事可能才花了不到1分鐘。”
半月談記者在現場看到,盡管來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的群眾絡繹不絕,但幾乎沒有出現排隊現象。“通過‘無證明城市’查詢核驗系統,群眾不到1分鐘就可以辦成一件事。我們經過測算,群眾辦事效率提升了20倍以上。”馬鞍山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副支隊長姚良虎說。
▲市民(右)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使用“政民通·馬上辦”查詢核驗系統 劉勇貞 攝
2023年,馬鞍山市率先在安徽省上線“無證明城市”查詢核驗系統,創新研發應用直接刷臉辦證的“無證明城市”桌面交互終端。群眾即使“兩手空空”,也可以通過刷臉直接實現材料免提交。截至目前,馬鞍山市共打通50類數據接口,其中身份證、戶口本等16類高頻數據實現100%歸集共享,共梳理證明材料6278個,實現免提交5823個,免提交率達92.8%。
半月談記者進一步探訪得知,這樣一項改變了城市運轉方式的改革,離不開一位默默付出的民警:馬鞍山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支隊長周克武。2023年,周克武帶領團隊研發出“警民通·馬上辦”無證明辦事系統,獲得群眾稱贊。這一創新成果得到安徽省領導重視,馬鞍山市隨即開展全方位的“無證明城市”建設。
“我們協調對接了40個政府部門和各級單位共50類數據接口,組建了一個由技術和業務專家組成的39人研發專班。經過數月的研發攻堅,終于在去年11月上線了‘政民通·馬上辦’無證明城市桌面交互終端。群眾只要刷臉核驗身份,數千項證明材料都可以免提交。”周克武介紹時語速很快,似乎有說不完的新做法和新想法。
從“警民通”到“政民通”,一次技術和理念上的創新,成為建設“無證明城市”的重要推動力。這對于周克武和他的團隊來說,既有驚喜,但也并非偶然。
▲周克武在工作中
早在27年前,周克武從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進入公安隊伍,被分配在地處農村的龍山橋派出所任戶籍民警。“在基層警力短缺的現實狀況下,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我借錢購買配件組裝了一臺電腦,用半年時間組裝出一套人機語音對話系統。”周克武回憶說,自己外出辦案時,群眾就可以在語音詢問后得到電腦端的回復。
90年代末的“人機語音對話系統”簡陋但有效,這一時間轟動了村莊,也在他心中種下了“科技強警”的種子。隨后5年內,周克武又在新崗位上開發出“智能辦案系統”,有效提升了法律文書制作和執法監督效率,相關系統被推廣至全國各地的公安機關。2014年,馬鞍山市公安局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 “周克武科技創新團隊”,百余名業務和技術骨干踴躍加入,10年來共獲得全國和全省公安科技創新獎50余項。最初的“警民通”無證明辦事系統就是這個團隊的一項孵化成果。
“我們不停地搞創新,利用公安系統信息化程度高的優勢,找準了‘無證明’的民生需求。”姚良虎等團隊成員認為,“政通”才能“人和”,“無證明城市”建設離不開多個部門協同發力。據了解,除馬鞍山市公安局外,市司法局、市數據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也積極參與進來,負責證明材料清理、數據歸集共享和信用體系建設等工作。
“實干興邦”,這是周克武在微信簽名里寫給自己的話。“免提交率達到90%以上了,但后面還有難啃的硬骨頭。”周克武對半月談記者坦言,早期紙質檔案電子化等多個問題仍有待解決,團隊還在為此做大量的工作。“群眾的需求在變,服務群眾的方式也要變,但我們為民服務的初心永遠都不會改變。”(半月談記者 孫文豪)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