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空中茶園”長出創意“村咖”,在外的大學生回鄉了;“空殼村”搖身一變“產業村”,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千年古村”玩出“新花樣”,村里的游客越來越多了……
11月7日,“2024網聚美好安徽·勇闖改革新路”全國網絡媒體集中采訪團走進位于宣城市的旌德縣和績溪縣,通過進村實地走訪,了解新業態、新產業、新場景賦能鄉村振興發展的故事。
“在外的大學生回來了!”——
新業態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高山之上,云霧之間,有一片“空中茶園”。
金秋時節,采訪團走進位于旌德縣三溪鎮的路西空中茶園,空氣中仿佛彌漫著淡淡的茶香。縹緲的遠山之間層林盡染,“太空艙”點綴在茶園中,絡繹不絕的游客在打卡拍照。不遠處的“村咖”里,不少游客選擇點一杯咖啡,靜靜沉思……
“現在我們的茶園不單單是賣茶葉了,而是‘賣風景’。我們把茶園租出去每年有25萬元租金,‘太空艙’我們村民負責打掃,每年物業管理費有40萬元收入。現在茶園有收入,村民務工有收入,給我們村集體經濟帶來了很大的增長。”路西村黨總支書記蔣豐收說。“村里現在還開了咖啡館,很多大學生回來了,有的選擇自己建民宿,有的在咖啡館工作發揮自己所長。”
據了解,這片“空中茶園”是由旌德縣若鏡文化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創意文旅綜合體項目。蔣豐收所說的“太空艙”是其為游客打造的住宿新場景,一期共20座,位于茶園之間,推窗是景。
“我對家鄉有一種鄉土情懷,而且我覺得安徽有獨特的徽文化,應該讓更多人知道,正好鎮上來了這樣一個大項目,我就選擇回到家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陶新月是土生土長的三溪鎮人,之前在浙江上大學。非常看好鄉村文旅產業前景的她,今年選擇回到家鄉。如今,她在這個文旅項目中負責創意活動策劃工作。
返鄉創業就業的大學生給路西村注入了振興的活力,“村咖”“太空艙”……這些新業態也成了“圈粉”年輕游客的利器。三溪鎮黨委書記陳愿坦言,當時咖啡館建好之后,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很多人覺得在山上賣咖啡能賣給誰呢?但是我們今年咖啡的銷售效果特別好,春天我們開始試運營,到夏天快結束的時候,我們光賣咖啡就賣了將近20萬元,還有很多長三角地區的大學生來我們路西村打卡。”
旌德縣以文旅融合發展為主線,深入挖掘各類文化,引導在旅游目的地建設中植入文化特色,奮力推進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領域融合發展。目前,全縣A級以上旅游景區8個,2024年1月至10月,全縣共接待游客570萬人次,同比增長22.6%;實現旅游收入16.7億元,同比增長23.1%。
“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
新產業點燃鄉村振興引擎
“我們村原來是一個‘空殼村’,2016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2.96萬元,到2023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111.7萬元,幾乎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旌德縣旌陽鎮柳溪村駐村第一書記胡黎明說,2023年柳溪村還入選省第一批“千萬工程”精品示范村建設名單。
近年來,柳溪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拓寬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黨建紅”引領“發展綠”鑄就“富裕金”的振興路徑。
“現在我們柳溪村有四大基地,分別是1156畝白茶、1050畝香榧、150畝優質果園和360畝生態養殖。其中白茶基地作為‘四大基地’之首,為村集體帶來創收的同時,還能帶動200多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村民每年在白茶基地務工總收入近300萬元。”胡黎明說。
同時,柳溪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還緊抓基礎設施和村居村貌建設。改廁治污普及率、垃圾無害處理率均達100%,建成“五小園”及“一路一景”微景觀,“十星清潔戶”“美麗庭院”串點成線、連線成片。
旌德縣堅持以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為目標,以產業富民為主線,以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為基礎,以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精品示范村和省級中心村為抓手,全面建設富有山區特色的和美鄉村。目前已建成9個省級美麗集鎮、63個省級中心村,完成198個自然村莊整治任務。
“村里的游客越來越多了!”——
新場景拓寬鄉村振興路徑
漫步在仁里古村,徽派風情的建筑、蜿蜒曲折的小巷讓人流連忘返,紅霞農家樂原汁原味的徽菜美食讓人食指大動……
仁里村是一個擁有1400余年歷史的古村落,青山環繞、綠水長流,徽文化底蘊深厚。
如今,這座千年古村緊跟時代的潮流,出了各種“新花樣”——圍爐煮茶、鄉村書屋、仁里“三道茶”……
“村內保持煙火氣、村外布局多業態,這就是我們仁里村總的發展模式。”瀛洲鎮副鎮長周世昊說,一方面做好古建筑的保護和利用,另一方面全力打造仁里旅游度假區,通過布局一些新業態,做一些微改造,提升全村的基礎設施水平和服務能力。
績溪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文化積淀厚重,擁有豐饒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各種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耀若群星。據績溪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洪汀介紹,績溪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縣擁有非遺項目142項,省級傳統村落38個,其中31個是國家級傳統村落。
“傳統村落的活化利用保護是我們近年來全縣文旅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因為文旅是一個富民工程,文旅的發展板塊很大一部分是和鄉村振興掛鉤的。”洪汀說。近年來,績溪縣創新“古民居+旅游”發展新業態,以傳統村落為核心,以生態為本底,以文化為紐帶,多點布局旅游新業態。績溪還積極探索“古民居+非遺”新路徑,打造集民歌民謠研學、采風、傳唱于一體的非遺傳承基地,推動非遺、民俗等特色文化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
在績溪,古民居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未來,績溪縣將推動文旅融合發展,進一步挖掘和利用古民居資源,做好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同時,帶動鄉村振興,讓更多人走進這座城了解徽文化。(記者 呂文衛 李浩 曾晨 劉煒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