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6日訊11月5日,“2024網聚美好安徽·勇闖改革新路”全國網絡媒體集中采訪活動走進淮南市。
在安徽農管家農業科技發展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了淮南市以數字化創新推動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的縮影。
近年來,淮南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從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的新征程上,積極探索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創新實踐,在全國首創了以“兩委托兩跟進一托底”為主的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改革實踐中,充分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開發建設“淮南市農業生產大托管產業服務平臺”,加快推進農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有力促進了各類生產要素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實現了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優化升級和融合融通。淮南市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先后入選2021年度“中國改革二十大案例”“安徽省十大改革案例”、2022年“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并在2023年全省全面推廣,農業農村部給予“全國托管看安徽,安徽托管看淮南”的高度評價。
“大托管”涉及政府、銀行、保險、村集體、農戶、服務組織等不同主體,各方面數據、信息繁多且零散。淮南市堅持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平臺思維,組建安徽“農管家”農業服務有限公司,開發“淮南市農業生產大托管產業服務平臺”,利用云計算、區塊鏈、微服務等互聯網先進技術,先后上線“土地委托登記管理平臺、電子證照平臺、一體化產業服務運營平臺、‘滴滴農機’農事服務平臺、金融保險超市、B2C電商平臺”等6個子平臺,形成“1+6”信息化系統,通過數字化賦能,實現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
開發“大托管土地委托登記管理平臺”,有效解決了土地難“統”問題。
開發“電子證照系統”,有效解決了地塊零散問題。
開發“線上一體化產業服務運營平臺”,有效解決了農資價貴傷農問題。
開發“滴滴農機”農事服務平臺,有效解決了機械化程度不高問題。
開發“金融保險超市”,有效解決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開發B2C電商平臺,有效解決了產品增值、農民增收問題。
信息化賦能農業生產“大托管”,創新了農業生產組織模式、服務機制和保障路徑,為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組織增益、企業增效提供了典型經驗、有益啟示。
閃電新聞記者 費燕妮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