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我省廣大科技工作者倍受鼓舞,深感肩上責任之重,紛紛表示一定要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努力拼搏,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安徽力量。
未來,會不會有這樣一種電池,轉化效率高、制作成本低、制備過程簡單且材料環保?科學家們全力攻關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可以滿足這個想象,它是下一代最具前景的光伏技術。
“團隊在研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上,有多年技術積累。今年,團隊創造了穩態效率26.7%的鈣鈦礦電池,刷新這一領域的世界紀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徐集賢說,這是團隊繼2022年、2023年之后代表中國科大第三次更新該世界紀錄榜。
此次考察中,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科研工作者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勁頭,放開手腳創新創造,為建設科技強國奉獻才智、寫下精彩篇章。
“現場聆聽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徐集賢說,我們將充分發揮合肥的科教資源優勢,堅定不移推進科技攻關和自主創新,以更加昂揚的斗志,為中國式現代化傾注自己的全部力量。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布局地,安徽發揮國家實驗室、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全國重點實驗室等高能級科創平臺聚集的優勢,涌現出“京滬干線”、“墨子號”量子衛星、“九章”“祖沖之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等重大原創成果,區域創新能力連續12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創新無止境,奮斗正當時。”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肇璽說,當前正處在聚變研究最關鍵的時候,更應腳踏實地、奮勇爭先。記者看到,在合肥科學島上,科研人員正聚精會神地投入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新一輪物理實驗,向著更高目標發起沖擊。
“我將牢記囑托,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精準智能化學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點燃科研范式革命之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準智能化學重點實驗室教授江俊表示。日前,由江俊團隊研制的“機器化學家系統1.2版”——“小臨”正式發布,在效率上解放科學家們的生產力,大大提升科學實驗的質量。
放眼江淮大地,科研人員正奮力攻關,力爭產出更多高質量成果。深耕科技創新“最先一公里”,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安徽正加快形成更多“從0到1”的原創成果。
(記者 汪永安 鹿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