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涂縣以綠為“筆”書寫生態答卷
守護長江岸線 共建美麗家園
秋日的長江邊,青山含翠,碧水悠悠,位于長江下游南岸的當涂也處處生機盎然、風景宜人。
藍天碧水的背后,是近年來當涂縣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縱深推進長江大保護,開展生態修復和環境綜合整治的生動實踐。該縣以綠為“筆”,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沃土,奮力書寫生態答卷。
推進“大保護” 沿江岸線不斷變美
10月25日,在長江岸線當涂段姑孰鎮,位于姑溪河入江口的濕地公園景色秀麗宜人,岸旁的金柱塔和不遠處的凌云大橋隔水相望,江景美不勝收。
凌云大橋西側的矮圩區域,過去屬于凌云社區的承包地,不少村民在這里種菜、養魚,河灘上隨意搭建大棚、堆放雜物,不僅破壞堤防,更是污染姑溪河水質,造成環境臟亂,困擾市民已久。2021年,當涂縣啟動姑溪河下游防洪及水系整治提升工程,總投資5800余萬元,建設范圍從凌云大橋北岸至寧蕪鐵路橋北岸,全長2500米,總面積600畝。同時,修復360畝沿岸濕地、貫通濱河7000米長健身步道、綠化堤坡60000平方米,還輔建姑溪女傳說主題雕塑、景墻、休閑驛站等。
萬里長江,在當涂段有總長50公里的“黃金岸線”。然而,過去江岸集非法沙場、碼頭堆場、船舶維修點、漁民住家船和作業船等于一體,長江主航道存在嚴重的工業污染和水土流失情況,讓這里一度“濱江不見江、臨水不親水”。
2017年以來,當涂縣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先后整治取締了非法場點,對江堤建筑進行整治搬遷,實施了渡口改造提升、西岸堤坡治理加固等一系列措施。2020年,該縣集中開展長江沿線生態環境問題整治,用2個月時間,圍繞船舶修造企業、港口碼頭、入江排污口等重點點位高標準實施沿江岸線綠化提升,全面改善了沿江生態環境。
實施“精改造” 人居環境不斷向好
秋意漸濃,姑溪河畔的凌云山公園也迎來了一年中最美的時候。作為沿江生態綠廊的重要節點之一,這里已由昔日的“臟亂差”變成如今的打卡點,成為周邊居民親近自然、享受生活的“生態客廳”。
“凌云山位于長江支流姑溪河畔,為改善生態環境,增加綠量,我縣積極推進凌云山公園建設。”當涂縣住建局黨委委員馬翅介紹,凌云山原有住戶380戶、個體企業9家,是典型的“城中村”,村內環境臟亂差,下水不通、路燈不亮、道路破損、供水設施不完善、私搭亂建現象較多,嚴重影響縣城形象和居民生活質量。
為打造長江沿岸生態綠廊、徹底改善人居環境,當涂縣對凌云山棚戶區實施整體搬遷工作,以高標準、高質量進行規劃設計、建設改造。項目分兩期建設,總面積超過40萬平方米,依托凌云山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山水資源,建設小廣場、水體、園林建筑小品、游步道、觀景平臺、親水駁岸、橋梁等,并進行山體改造、植被恢復,為居民打造出一座山水一體、環境優美的休閑公園,成為當涂縣城的新地標,也美化了長江沿岸的自然風光。
(記者 黃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