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需要多元參與
□博望區博在心田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許蕾:
在基層治理中,各類社會主體的參與不僅能改變以往以政府為主的單一主體模式,同時也為基層治理賦予新的生機和活力。作為社會組織項目負責人,在長期社會工作中,對以下幾點感觸頗深: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使基層底座更加堅實。無論是進行殘疾兒童走訪,還是開展獨居老人慰問,只有在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才能凝聚多方合力,將“末梢治理”的大文章變為鄰里互助、社會參與的“協奏曲”。二是注重社會參與,讓治理實踐不斷創新。隨著社會發展,僅靠政府單一力量已難以滿足愈益龐雜的治理需求。因此,社會力量參與尤為重要,要推進共享共治,不斷壯大志愿服務、社會工作等隊伍,讓群眾在參與中達成共識、共創價值。三是加強隊伍建設,促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社區工作者作為基層社區治理和服務的骨干力量,直接影響著治理和服務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堅定、素質優良、敬業奉獻的隊伍,將有效促進兒童福利、青少年事務、養老服務等多方面高質量發展。
服務“四個一”助力多元共治
□花山區淘管家服務社張維剛:
淘管家服務社圍繞服務“四個一”,為居民提供多樣化服務,助力社區多元共治。服務“一老”,建立助老服務站,通過“請進來、送上門”的方式,開展助醫、助餐、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節假日慰問等服務,打造出“文化養老”“快樂養老”“醫養結合”等服務品牌;服務“一殘”,建立“彩虹夢工坊”,針對精神、智力等殘疾人開展康復指導、文體娛樂、輔助性就業等服務,幫助他們融入社會,提升自信;服務“一小”,建立“青少年成長苑”,邀請專家名人開設“名人公益大課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服務“一個特殊群體”,建立“再啟航驛站”,關愛幫扶社區矯正對象,激發潛能,助力陽光回歸。
[編輯:
趙文靜 審核:王小明 戎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