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10月15日中午11點多,88歲的阮懷倉老人在合肥興園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食堂用餐,他一邊吃著魚,一邊喝著自帶的小酒。“我住進來有一年多了。這里挺好的,吃飯方便,環境也好。”老人說,在這里吃過飯睡一覺,下午還能打打麻將。
垂暮不離親,養老不離家,是多數老年人對晚年生活的期盼。回應群眾熱切期待,安徽省去年啟動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并將其納入省政府50項民生實事項目。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116個。
政策支持,保障老年人養老更無憂
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小而精”,可為社區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托養、日間照料、就近就醫、就近助餐、助浴保潔、修面理發、健康監測、健身娛樂等服務。
瑤海區勝利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
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綜合體)建設,是貫徹落實安徽省委省政府民生實事工作的具體行動,也是推動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一體化發展的關鍵舉措,對于我省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2023年12月,省民政廳印發了《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綜合體)建設指引(試行)》,明確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的定義,并對項目選址、功能區設置、服務功能設置等方面作出要求。2024年5月,省民政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等7個部門印發了《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綜合體)實施方案》,對全省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建設作出總體部署,對用房保障、消防驗收、補貼落實、人員配備、醫養結合、監督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明確。
同時,我省健全和優化養老服務機構補貼政策,協調落實養老服務機構用水用電用氣用熱享受居民價格政策等,逐步完善養老服務機構發展要素保障。其中,省級財政將按照不低于每平方米1000元的標準給予差異化的一次性建設補助,對提升類的給予最高一般不超過50萬元的補貼,對改建類、補建類、配建類的給予最高一般不超過100萬元的補貼,對養老機構轉型給予10萬元補貼。通過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及彩票公益金投入、社會力量投入等方式積極拓寬資金來源。
失能全托,滿足老年人家門口養老愿望
走進合肥市高新區興園養老服務中心,一樓是社區食堂,二樓是老年活動中心及殘疾人之家,三樓是日間照料及助浴點,四至六樓是托養中心。整個養老中心明亮整潔,設施完善。相鄰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可為入住的老人提供體檢等醫療服務。
合肥市高新區興園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攙扶失能老人。
該中心目前共有60位老年人入住,其中最高齡達103歲,多數為失能、失智老人。“我們專業醫護人員24小時在崗,對入住老人根據自理能力分護理等級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介助、介護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興園街道的老年人優先入住,輻射整個高新區。”
“有人照顧、吃過飯嘴一擦就沒事了,平時還能跟老姐妹聊聊。”96歲的李玉蘭老人入住合肥市瑤海區勝利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已經一年多了。其女兒介紹,因家里沒人照顧,吃飯不方便。去年這個養老服務中心運營后,考察之后就將老人送了過來。“我就住這個小區,沒事就過來看看,很方便。”女兒說。
瑤海區勝利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總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是目前瑤海區規模最大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由安徽靜安養親里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通過招標承接運營。
“自去年投入運營后,目前50張床位已經有40位老人入住了,其中重度和中度失能老人占60%。”該中心主任表示,中心為轄區居民提供日間照料、中短期托養、康復保健、助浴、助餐、助醫等多項功能性服務,并為失能、半失能長輩提供專業康復訓練及指導。此外,還與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簽訂合作協議,為老人開設綠色就醫通道。
前不久,安慶市懷寧縣首個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正式掛牌運營;涇縣首個養老綜合體項目在涇川鎮城北社區開工建設……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將實現家門口養老的愿望。
上門服務,提供“點單式”智能養老服務
相對于托養,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更多。針對性提供生活照料、基礎護理、健康管理、探訪關愛、精神慰藉、委托代辦等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可以讓這類居家老年群體將享受到優質便利可及的養老服務。
馬鞍山市湖東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醫護人員居家上門服務。
“這種上門護理服務真是幫了我們大忙!”92歲的梁敬增老人因長期臥床加上護理不當導致大面積褥瘡,其家屬求助湖東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后,醫護人員上門為老人清創,并對家屬進行了日常壓瘡護理指導和培訓。中心為老人建設了家庭養老床位,每周上門為其提供護理、健康監測、居家清潔服務、理發服務和代購服務。
據馬鞍山市花山區湖東路街道綜合養老中心工作人員杭夢媛介紹,該中心系馬鞍山市建設的首個示范型街道級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也是首批家庭養老床位建設試點單位,由馬鞍山市中愛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運營。
“中心負責對符合家庭養老床位建設的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和智能化建設,配備了一鍵呼叫、紅外探測器、睡倍健等設施。依托機構的24小時智慧養老指揮調度平臺,即可為老年人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點單式’智能養老服務。”杭夢媛表示。
湖東路街道綜合養老中心目前建設服務驛站9個,延伸到居家老人建設的家庭養老床位560張,形成了“中心-站點-居家上門”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大大滿足了轄區超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居家養老剛需,老年人及老年人家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隨著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的推進,我省要求養老機構突出上門服務。通過利用自有服務團隊或整合鏈接社會服務資源等方式,為本社區和周邊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讓越來越多的居家老年群體將享受到便捷的養老服務。
全力推進,讓優質養老服務便利可及
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綜合體)建設,讓廣大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普惠的養老服務,是“關鍵小事”,更是“民生大事”。“我們將按照既定規劃,到2026年建成不少于400個,輻射所有城市街道和部分有需求的社區。”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按照計劃,全省在2023年培育認定50家嵌入式機構的基礎上,2024年建成不少于100家,2025年持續加大力度推進。
目前,全省正按照“提升一批、改建一批、補建一批、配建一批、轉型一批”的思路,推動各地立足現有資源,分類分層次漸續推進社區嵌入式機構建設,不斷補齊養老服務功能短板,讓老年人“家門口”的養老服務更有依仗。此外還對2023年已認定的50家機構進行對標提升,2024年底實現達標。
在“具備機構養老服務、助餐服務、醫養結合服務、日間照料服務、智能化服務、居家上門服務”6項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我省將進一步增加為周邊家庭失能老年人的照護者提供培訓功能,不斷滿足不同老年人群體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隨著越來越多社區嵌入養老服務機構以及服務不斷提升,老年人也將擁有幸福美滿的晚年。(記者 檀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