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質生產力布局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是重要內容之一。作為實體經濟的“基本盤”,傳統制造業企業如何通過“智改數轉”修煉內功,實現“老樹發新芽”?
成立于2001年的泰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其“拳頭產品”是用于鋼鐵軋制領域的萬向軸系列產品,該公司也是該領域的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
近年來,泰爾重工將“智改數轉”作為“一把手工程”,持續投入近1.5億元,借助上海交大等“高端外腦”和專業力量,打造集“智能化產品、制造、管理、服務”于一體的離散型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實現從產品設計到生產加工、后期服務等的全流程、全方位“數智化”升級,不僅節能降本、提質增效成效明顯,更有力推動了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9月27日上午,走進位于馬鞍山經開區的泰爾重工,從制造到“智造”,這“一字之差”帶來的新變化令人眼前一亮。
變化,顯現在圖紙上——
設計圖紙是生產制造的基礎。打開參數化設計系統,輸入產品類型、關鍵參數等信息,全套圖紙便可“一鍵生成”,還能自動生成產品的三維模型。
“為實現高效‘訂單式生產’,同時解決人工畫圖效率低、人為差錯難避免等問題,我們將數字技術融入產品設計領域,搭建了后臺數據庫、開發了相關系統,實現了產品快速參數化設計。”泰爾重工常規聯軸器開發部產品經理李天超一邊演示一邊介紹道,此舉不僅大幅提高了畫圖質效,同時自動生成的產品三維模型和生產設備的關聯性更強,為后續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
變化,展現在車間里——
來到生產車間,一臺臺安裝在生產設備上的“鐵盒子”引起了記者注意。“這些遍布車間的數據采集設備好比‘神經末梢’,可對生產設備時間開通率、有效開通率等狀態信息實時采集。”泰爾重工生產總監楊煒說道。
從引入工業機器人、自動焊接工作站等智能裝備,到構建車間設備網絡互聯和數據采集系統,再到優化工藝布局打造柔性化單元加工生產線,泰爾重工深入實施“智改數轉”,實現生產制造全過程智能管控;同時通過強化數據運用,全面提升了生產管理精細化、智能決策科學化等水平。
“比如,我們在對數控龍門銑床設備工作時間、裝夾時間等數據采集分析基礎上,通過優化加工工步,實現一人多機操作,顯著提升了工作效率。”泰爾重工卷取事業部經理劉立表示。
變化,還體現在服務中——
在客戶服務方面,泰爾重工依托遠程運維服務平臺,可實現產品運行過程數據采集、遠程監控、分析預警等,不僅能遠程為客戶提供各類服務,同時也可以結合數據分析,持續改進和升級產品。
強化“數智”賦能、加快轉型蝶變,讓泰爾重工這家老牌制造業企業不斷煥發新活力、增強競爭力,對進一步做好“智改數轉”的信心和決心也更加堅定。
“我們將堅持把‘智改數轉’作為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抓手,持續強化數據采集、分析、運用,讓制造更‘聰明’、生產更‘智慧’,加快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楊煒表示,同時,泰爾重工將更好發揮龍頭企業作用,積極開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字化高效協同,構建數字化的產業生態圈,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記者 劉挺 通訊員 姚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