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初秋的大別山一步一景。9月26日,“千里躍進大別山”2024鄂豫皖主流網絡媒體行活動來到河南省商城縣伏山鄉里羅城村,這里地處大別山腹地,大別山在河南境內的最高峰“金剛臺”便矗立于此。近年來,該村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優越的自然環境,探索了一條“紅”“綠”融合發展之路。
整合紅色資源 講好紅色故事
里羅城村位于伏山鄉最東部,是商城縣最美鄉村之一。村口廣場上“勝利的號角”雕塑,彰顯著小村的紅色傳承。在里羅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啟鑫的帶領下,采訪團成員走進該村的“紅色畫廊”,在一幅幅精彩的畫面、一張張鮮活的面孔前駐足。
里羅城村是一塊紅色的土地,開國將軍陳明義、抗日英雄趙崇德就是在這里參加革命。“1937年10月29日晚,在夜襲陽明堡機場的戰斗中,趙崇德在掩護部隊撤退時身中數彈犧牲。”陳啟鑫說,直到2020年夏天,趙崇德的遺骸才從山西劉家莊尋了回來,了卻了家鄉親人83年盼他魂歸故里的夙愿。
里羅城村是紅四軍、紅二十五軍建軍集結地。采訪團沿著“紅色畫廊”一路向前,尋訪紅軍醫院、紅軍墓、血染木瓜樹等紅色遺跡。在無名烈士墓群前,陳啟鑫向采訪團講起了這些烈士墓的故事。“里羅城紅軍醫院當時有軍醫20多人,由于醫療條件有限,缺醫少藥,很多重傷員犧牲后就近安葬在與紅軍醫院隔河相望的小山坡上。”陳啟鑫介紹,1931年,當地群眾曾為紅軍烈士們立了一塊墓碑,后來由于種種原因,這塊墓碑被群眾埋在了塘底。新中國成立后,在開展農田水利建設時,這塊墓碑被發現并挖掘出來,重新立在了烈士墓群前。
這些都是里羅城村豐富紅色資源的一部分,近年來,當地將境內紅色元素串點成線,打造紅色旅游地標,每年接待游客約30萬人次。
昔日閉塞鄉村 今日旅游打卡地
“過去,我們村是非常閉塞的,但現在不一樣了,處處都是寬敞的柏油路,村民住房條件也得到了改善。”里羅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啟鑫介紹,近年來,里羅城村以“追根溯源、尋憶鄉愁”為藍本,以“鄉愁、鄉情”為靈感,結合里羅城“英雄城”文化背景,以“歸鄉里羅城,尋源英雄魂”為景觀主題,大力推進康養旅游建設,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打卡地。
改善基礎設施、挖掘紅綠資源、發展村集體經濟……里羅城村充分運用山體、河道、田園等自然景觀,建設千工堰、濱水步道、稻田、水車、烏桕谷、紅色雕塑等景點,盤活深厚的紅色資源,積極推動全村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先后舉辦民俗文化節、插秧節、豐收節、“大中原·紅河南”大型紀實攝影展等活動,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游玩。
“過去村里的農家樂和民宿很少,隨著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民宿和餐飲業得到發展,村民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陳啟鑫說,這些農家樂和民宿不僅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也帶動了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村民收入翻了幾番。
如今的里羅城村,正在積極培育鄉村民宿、創意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康養農業等新業態,著力把田園變公園、農區變景區、產品變商品、勞動變運動、農家變店家、農民變股民,積極推進農旅融合,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