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的秋天在哪里?在波光粼粼的長江水面,在層林盡染的長江廊道,在芳草茵茵的綠草坪上……在上個周末,2024馬鞍山葫蘆果音樂節在長江畔芳草地火熱唱響,以藍天為背景,以長江為底色,一場跨界融合的盛宴被賦予了雙倍的激情與浪漫。
歌迷們在如茵的草地上或蹦或跳、或坐或躺,肆意放松,在音樂節這樣一個特定時空內,大家拋棄日常生活中的社會角色,享受著綠水青山帶來的舒適感和音樂舞蹈釋放的氛圍感。“真沒想到,馬鞍山的景色很美,就像油畫一樣,江邊還有這么大的草坪,真好!”8歲的高雅跟著哥哥從宣城第一次來到馬鞍山,在芳草地上歡呼雀躍。
而這背后,是馬鞍山統籌推進治污、治岸、治漁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我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先試先行、矢志不渝、勇于創新,全市域、全過程、全方位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修復保護,長江生態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
先試先行!率先十年禁漁
秋日的九華村境內八段溝水系,河水潺潺,山巒疊翠,宛如一幅寧靜幽美的畫卷展現在眼前。在距離長江干流直線距離不到千米的這片草坪上,陳蘭香一早便戴著帽子,手持水管,澆灌著草坪上的花草樹木。“綠化養護要趕早,我早上6點就到啦!”說話間,陳蘭香也并未停下手中的活。
陳蘭香曾是薛家洼有著小麥膚色的漁民,一家人響應“十年禁漁”號召,退捕上岸,告別了水上“漂泊”的日子。她清楚地記得那一天——2019年5月20日,拆解漁船的時候,她和其他漁民一直在拍照留念。
過去,薛家洼的漁民們祖祖輩輩以“捕魚”為生,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除了捕魚,我啥也不會,以后該怎么辦啊?”拆解的只是漁船嗎?不,是過去的生活方式。那時候,陳蘭香的眼中滿是彷徨。
然而,好消息接踵而至。在“四有一暢”政策的幫扶下,陳蘭香一家人領了補助款,辦理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住進了政府分的安置新房。2020年10月28日,陳蘭香拿到了一張營業執照,三姑娘勞務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了。在她的帶領下,雨山區9戶退捕漁民全部入了股。
年過半百的“三姑娘”,忙活得不亦樂乎。學知識、廣結緣、拓業務……“公司陸續承接了保潔、護綠等業務,慢慢走上正軌,業務范圍不斷擴大。”陳蘭香介紹,公司先后帶動60多人就業,受聘的上岸漁民可通過勞務公司快速實現家門口就業。
“2021年,公司掙了100多萬元,隨后的兩年公司效益也不錯,每年收入都在200萬元,過去三年,我們拿出來48萬元的純利潤給大家分紅。可以說,參股的上岸漁民坐在家中就直接享受公司的收益分紅,而且分紅年年上漲,大家都特別高興。”說起未來,陳蘭香滿是憧憬。
陳蘭香一家的故事,正是馬鞍山一萬多名漁民上岸后的真實縮影。2019年,我市先行先試,在全國率先實現長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率先全面完成退捕轉產任務,形成“四有一暢”工作經驗,在“退得出、穩得住、禁得嚴、恢復快”上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如今,在政府的幫扶引導下,全市先后涌現了諸如蔡小花、韓金翠等一批創業致富的上岸漁民代表。上岸漁民們不僅“富了口袋”,也“富了腦袋”,生活越來越富足。
矢志不渝!建設生態廊道
9月20日,“沿著總書記的足跡·長江文明行”全國11家黨媒大型融媒聯動報道馬鞍山場直播如期而至。從薛家洼到楊樹林,從蘆葦江灣到采石磯,在生態文化旅游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的介紹下,一處處長江生態廊道美景,一個個生態環境保護成效被直觀地呈現在鏡頭前。
俯瞰長江東岸,薛家洼生態園、楊樹林、濱江文化公園等一批公園與沿江生態綠廊和文化旅游景區“串珠成鏈”,成為馬鞍山的“城市生態客廳”。聚焦西岸,看“零點公園”那條微縮的皖江文脈,觀“和州之心”那處乘風破浪的風帆,望“浮沙圩濕地”那片紫色盛開的花海……短短數年間,一個個新景躍然而出,成為市民們爭相打卡的網紅景點。
保護長江,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近年來,我市以薛家洼為突破點,一體推動長江兩岸79公里岸線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浮沙圩濱江濕地公園等一系列整治復綠工程全部完工,實現了從“濱江不見江”到“城市生態客廳”“網紅打卡地”的美麗蝶變,生態價值凸顯。
在馬鞍山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由“要我治”變為“我要治”,將生態理念體現在行動上、效果上。保護長江生態,根本在于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穿“綠”鞋,走“新”路。
近年來,馬鞍山市圍繞“1+3+N”產業集群體系,統籌做好傳統產業轉型、戰新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逐步推動全市產業集群提質升級,推動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全市“雙招雙引”節能環保產業項目77個,總投資451.58億元,產業“含綠量”持續提升。
兩岸綠樹成蔭,江水碧波蕩漾,在這里,馬鞍山牢記殷殷囑托,感恩知責奮進,共同繪制出一幅“生態優、產業強、活力足、城鄉美、百姓富”的美好發展圖景。四年來,馬鞍山完成長江1公里范圍內人工造林5498畝、還濕1996畝。
勇于創新!守護碧水東流
9月9日,馬鞍山首單排污權交易正式“落錘”。順博合金安徽有限公司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成功購買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污權,使用期限5年,成交總金額458887.2元,成交金額為全省目前單筆排污權交易之最。
一邊,此次交易的轉讓方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實施了大量減污降碳項目,推動“廢水零排放、廢氣超低排、固廢不出廠”,成為安徽省第一家環保績效A級鋼鐵企業。另一邊,交易受讓方博望區順博合金安徽有限公司——從事再生鋁制造及銷售等,通過此次排污權指標的申購,推進企業綠色鑄造項目擴能提升,實現資源再利用。
環境有價,使用有償。作為一項環境經濟政策,排污權交易允許在特定區域內,通過貨幣交換的方式讓各污染源之間相互調劑排污量。簡而言之,排污權交易相當于是給污染“定了價”,通過市場機制倒逼企業優化生產方式、改進生產技術。
創新是守護長江生態的靈魂。通過引入“環保管家”機制,馬鞍山實現了對長江水質的精確把脈;通過建成“智慧環保”系統,馬鞍山進一步筑牢了保護的基石……近年來,馬鞍山先后實施了一系列創新之舉,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
2022年10月24日,江蘇南京、鎮江,安徽馬鞍山,兩省三市共同頒布的《關于加強長江江豚保護的決定》正式實施,將每年的這一天確立為長江江豚保護宣傳日。
2023年12月13日,馬鞍山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將每年8月19日設立為馬鞍山長江保護日,讓長江大保護的理念深入人心。
這一系列創新舉措,不僅為長江環境帶來生機,更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監測顯示,長江馬鞍山段的漁業資源恢復明顯,魚類規模和資源密度大幅增加,江豚等珍稀物種頻頻出現,這是對馬鞍山長江保護工作最好的肯定。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這樣的故事仍在續寫。這座城市,正錨定著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新發展定位,用她的綠色行動,講述了一個個關于長江、關于責任、關于未來的發展故事。
(記者 任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