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棟大樓特別酷,黑色的外立面是為了能發更多的電。”9月10日,記者來到位于蚌埠市禹會區的國網蚌埠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通體黑色的大樓立刻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該公司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胡磊介紹,大樓渾身都是節能黑科技,“會發電的玻璃”是其中最關鍵一項。
這種玻璃產品學名為銅銦鎵硒發電玻璃,具有輕薄、弱光性能好、光電轉化效率高等優點。胡磊告訴記者,銅銦鎵硒發電玻璃可利用散射光發電,經過測試,建筑北面發電效率達到南面的56%,東西兩側面發電效率則達到南面的90%以上,這是傳統單晶硅光伏板無法做到的。
測算結果顯示,建筑面積僅5700平方米的供電服務指揮中心大樓總裝機容量達到430.64千瓦,年均發電量預計37.57萬度。嵌入其他輔助節能技術,整個項目節能率達10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達235.06%。
“這棟建筑發的電,不僅夠自己用,還能將多余的電量輸送到電網銷售,再加上碳交易收益,外立面因采用銅銦鎵硒材料增加的成本預計10年可以收回。”胡磊說。
日前,該建筑經過測試,整體發電效率和發電量均達到設計要求,成為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內建成的首個超低能耗建筑,計劃于今年四季度投入使用。
除了這棟超低能耗建筑,包括蚌埠市當地新市委黨校、高新區自貿大廈、奧體中心等都采用了這種神奇的發電玻璃,而它們均來自蚌埠高新區的凱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目前,該公司擁有國內最大的銅銦鎵硒發電玻璃生產線,生產包括標準電站產品、替代建筑外墻材料的建筑一體化產品,同時開發出十多種彩色組件、透光組件、仿古平面瓦組件以及高檔大理石飾面板組件等高檔產品,以適應不同場景的需要。其中,凱盛光伏所生產的30厘米×30厘米尺寸銅銦鎵硒發電玻璃轉換效率已達到20.3%,刷新世界紀錄。
銅銦鎵硒發電玻璃只是蚌埠高新區發力新材料領域的明星產品之一。全國首條8.5代TFT-LCD超薄玻璃基板生產線,在國內率先研發出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穩定量產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觸控玻璃,高強柔性蓋板玻璃原片等,硅基新材料產業在蚌埠可謂“群星匯聚”。
近年來,蚌埠市依托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豐原集團等科研院所及龍頭企業,通過創新賦能、項目支撐,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打造硅基、生物基等新材料產業發展新高地。
(報記者 強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