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醫師節,這個節日對醫生們來說,與普通的日子似乎沒有太多的區別。
一篇統計文獻顯示,在醫院患者及親屬中,經常出現的高頻話語分別是“這是她最后一次探望父親”“剛剛簽完一份不搶救知情同意書”“她正在為呼吸機上那孩子憂心忡忡”等。我們的醫務工作者每天都在為解決這些病痛探索著、忙碌著、奉獻著。
經常有人說,醫生是上天賜給人類的禮物。當一個人生命垂危的時候,在所有認識和不認識的人中,醫生是最希望他/她活下來的人。因為對于醫生而言,最大的快樂就是治病救人。所以,醫生應該也值得被尊重,這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
醫術又稱為仁術。在中國,自古就有尊重醫師的美德。“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彼未吨傺透菍ⅰ傲坚t”與“良相”相提并論,說明自古以來對醫生的尊重無以復加。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好醫生?我突然想到孟子的一段話:“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良能,大概是對醫生最本質的要求。
好醫生一定是極有同情心的。醫學的本質是仁愛,醫生的工作對象是生命。醫者的仁心仁德不僅體現在對病患的治療行為上,更重要的是對患者無窮的關懷和悲憫之心,真正“見彼煩惱,若己有之”。在醫學無能為力時,有時愛和慈悲能達到技術無法觸及的邊際。
好醫生一定是極有道德心的。道德心在醫生行醫行為中的體現就叫醫德。中外醫學都非常重視醫德。唐朝名醫孫思邈名著《大醫精誠》,重點強調的就是醫術上精益求精,醫德上誠心誠意。希波克拉底的誓言,每個醫學生都會銘記。其實,對醫生道德心的要求,不論民族、不論中外,強調的總是尊重患者、尊重生命。
好醫生一定是極有進取心的。醫學是最不確定的科學,從理論上講,它可能無法像物理學、數學一樣被精準重復;在臨床實踐上看,它有時也有可能無法原樣復制。同樣的疾病,不同的患者進行同樣的手術,有時療效可能千差萬別,這就是醫學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
雖然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現代醫學對生命的理解已經從分子、細胞層面擴展到網絡、單元層面,但面對復雜的生命體,我們的認知只是冰山一角。面對許多疑難雜癥,醫生永遠不可能等全部掌握了疾病信息后再開始治療,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是每一位醫生時常面對的問題,而這始終離不開學習。終身學習,是醫生的職業需要、是醫術的精進之道,只有時刻保持進取的心,才能勇攀醫學高峰、勇闖生命禁區。
好醫生一定是極有責任心的。我國已故醫學家吳階平曾說過:“造成誤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事實上,誤診率較高的醫生往往不是技術最差的醫生,而是責任心最差的醫生。靈巧的手術刀可以制造幸福,也可以制造痛苦。對醫生來說,責任心有時比技術更為重要。
好醫生心中一定是裝著“大我”的。每逢大災大疫,挺身而出的總是我們的白衣天使,用他們專業的技能、無私奉獻的精神,守護著人民的健康。
夜幕已經降臨。病房的燈光變得柔和,醫生的白大褂在燈光下顯得格外溫暖,他們輕輕地安慰著每一位患者,用溫暖的話語驅散他們心中的恐懼。每一次夜查,都是一次心靈的撫慰。手術室里,醫生們的雙手在無影燈下舞動,每一次切割、每一次重建、每一次縫合,都充滿了對生命的敬畏。
早秋的夜晚星星閃爍。結束了一天繁重工作的醫生們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出了醫院的大門。在這個屬于他們自己的節日里,患者真誠的感謝、學生的熱情祝福,正成為他們前行的力量和巨大的精神支柱。天空中,劃過幾顆流星,剎那間成了永恒,仿佛在記錄著這些用生命守護生命、用生命陪伴生命、用生命延續生命的故事。
又是一年醫師節。 ?。ㄐ扉L順,作者為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二級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