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近年來,馬鞍山以高水平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旗幟性抓手,加快打造動能強勁的科技強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排名居全國第45位,城市創新指數居全省第4位,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涌現。
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日前,在位于馬鞍山經開區的東科半導體(安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科半導體”)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身穿防護服正在忙碌。
“電源管理芯片應用非常廣泛,家用電器都會用到這種芯片,手機也會用到。”東科半導體董事長謝勇告訴記者。
作為電能供應的“心臟”,電源管理芯片是電子產品和設備不可或缺的關鍵器件,有巨大的市場需求。自踏入這一領域以來,東科半導體便堅定“自主研發、正向設計”的決心,“要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為搶占第三代半導體發展先機,早在2016年,東科半導體便前瞻布局、啟動研發,在國內率先推出第三代氮化鎵電源管理芯片。截至目前,東科半導體已擁有各類專利超200項,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家電、消費電子等領域。如今,東科半導體已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安徽省專精特新50強企業。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讓我們的信心更足了!”謝勇表示,東科半導體將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在繼續深耕消費電子等細分市場的同時,加快在光伏、儲能、車規級芯片、工業模塊電源等領域的技術攻關和應用研發,為馬鞍山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更多“芯”動能。
2023年7月,東科半導體新廠區正式揭牌投用,讓企業有了更大空間“施展拳腳”,項目全部達產后將年產超10億顆芯片。
談及未來,謝勇表示,“一路走來靠創新,走向未來更要靠創新,東科半導體將持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讓更多設備用上強勁‘中國芯’”。
加速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生產一線是最大的實驗室,也是開展科技研發的“寶地”。
安徽長江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武集團”)精品建材生產基地。智能制造技術在鋼鐵行業應用初期,安徽長江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在連鑄坯切割中仍采用機械式調整定尺長度切割方式。該方式受生產因素波動影響大,產品成材率和定尺率低。為破解這一企業技術進步和利潤增長的瓶頸,公司到安工大工程研究院尋求幫助。
安工大工程研究院協調安工大智能冶金團隊開展技術攻關。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攻關,團隊研發出了基于工業大數據的連鑄坯智能定重解決方案,為該企業帶來年均近千萬元的增收。此后,該方案逐漸推廣至寶武集團各鋼廠、江蘇永聯鋼鐵有限公司、柳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
“科技成果的價值在于運用。”安工大工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璐告訴記者,“技術成果應用到產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近年來,安工大與地方政府、企業共同投入,利用安工大工程研究院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平臺,創辦了大學科技園等6個實體研究院,鼓勵教師把科研成果帶到生產一線,盤活科技創新資源,推動基礎研究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制,提高成果轉化效能’,這讓我們干勁十足。”王璐說,下一步,將主動對接產業發展需求,開展有組織的科研,產出有價值的成果,以實際行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一張創新券助企研發“輕裝上陣”
創新就像種子,有了優良的環境,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位于馬鞍山經開區富馬科技園的安徽云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云軌”),就是一枚優質的“創新種子”。從創立我市第一家軟件企業,到成為我市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軟件企業,安徽云軌最鮮明的底色是創新、最寶貴的基因是創新。
“安徽云軌是智能制造數字化產品與解決方案提供商,擁有10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安徽云軌副總經理陶艷介紹。
有了“創新種子”,還離不開“創新土壤”。科技創新券就是培育“創新土壤”的有效方式之一。2021年,安徽云軌委托安工大開展的“扭力扳手與架修執行系統間的無線數據傳輸的關鍵技術研究”,其中部分研發費用就是通過市科技部門的科技創新券支付。
陶艷說,“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始終瞄準行業最前沿,聚焦數字化、信息化設備運維管理領域持續發力,為馬鞍山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據介紹,自2021年長三角科技創新券啟動以來,馬鞍山市已有近300家次企業申領了長三角科技創新券資格,訂單項目49項,創新券額度573.8萬元,帶動企業投入研發資金1725.21萬元。根據已兌付項目的跟蹤和領券項目的預評估,企業通過創新券項目實施,將新增銷售收入超過6億元,新增效益9000萬元,申請專利20余項。
市科技局規劃與政策法規科科長葛良兵說,市科技部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不斷培育新質生產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記者 楊正文 通訊員 王亞夫